VMware

VMware最新調查報告出爐 以人為本才能事半功倍

掌握轉型關鍵三要素 用雲原生打造通透架構

2020-09-04
近期,VMware委託Vanson Bourne科技市調機構發表「VMware APJ Newsroom–The Gre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ebate」調查報告,內容指出企業和組織在COVID-19疫情期間,除了迅速提升數位轉型的重點之外,更應該提供「以人為本」(Human-Centric)的使用者體驗。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DX)並非一個新的名詞,而是已經在國內外推動多年能夠幫助企業和組織,在商業數位化浪潮下提供給使用者更好的消費和操作體驗。

近期,VMware委託Vanson Bourne科技市調機構,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於2020年3月至4月期間,針對5,000位App Devs應用程式開發商、BDMs商業決策人員、ITDMs決策人員進行調查。在「VMware APJ Newsroom–The Gre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ebate」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企業和組織在COVID-19疫情期間,除了迅速提升數位轉型的重點之外,更應該提供「以人為本」(Human-Centric)的使用者體驗(如圖1所示)。

圖1 數位轉型成功要素之一「以人為本的使用者體驗」。 (圖片來源:VMware APJ Newsroom - The Debate Abou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VID-19加速企業腳步

儘管企業和組織了解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並且在亞太地區受訪的企業和組織結果中顯示,有高達「97%」的受訪人員從數位轉型工作中受益(如圖2所示)。但是,也有高達「90%」受訪人員表示,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受到阻礙而停滯不前,舉例來說,太多的安全性和監管規範導致無法前進的障礙高達32%,這樣的比例相較於全球平均值多出5個百分點、現有的應用程式和營運系統無法有效整合達27%、內部太多平台讓複雜度提升導致交付速度變慢達27%……等。

圖2 亞太地區受訪人員對於數位轉型的認同和遭遇的阻礙比例。 (圖片來源: VMware APJ Newsroom – Modern Apps Helping Organisations Succeed)

然而,一場COVID-19世紀病毒疫情來襲,除了改變大家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之外,同時也意外的迫使企業和組織不得不加速整個數位轉型的腳步。舉例來說,微軟CEO Satya Nadella在分享季度報告時表示,在疫情高峰的4月份時期,短短一天內便有超過2億的使用者參與線上會議,並產生超過41億分鐘的會議記錄(如圖3所示),並總結一段話「企業數位轉型2年的進度,一場COVID-19疫情襲來僅花2個月時間便達成預定目標」。

圖3 因為COVID-19世紀疫情而不斷倍數成長的零接觸線上會議。 (圖片來源: Microsoft 365 - Remote work trend report: meetings)

同時,在疫情高峰時Twitter上更有一則流行的簡易問答題,請教網友們在公司內誰才是真正的數位轉型推手?網友們一致回答是COVID-19(如圖4所示),同樣顯示一場COVID-19世紀疫情,不僅改變你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

圖4 Twitter上數位轉型的趣味問答。 (圖片來源:Susanne E. Wölk Twitter-#DigitalTransformation in a nutshell)

三支柱是關鍵要素

事實上,數位轉型並非只是單純將傳統資訊進行數位化變成數位資料而已,在 VMware APJ Newsroom提供的調查報告中便指出幾個關鍵點和趨勢,有助於企業和組織在數位轉型的旅程上參考和反思。舉例來說,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數位轉型的重點有許多項目,諸如改善業務效率、提供使用者體驗、升級現有技術平台、降低成本……等(如圖5所示)。 

圖5 數位轉型的重點項目和優先順序。 (圖片來源:VMware APJ Newsroom-Successful Digital Transformation:Apps At The Ready)

事實上,無論這些數位轉型重點有多少項目,其實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三大支柱,分別是「人」(People)、「流程」(Process)、「技術」(Technology),呼應調查報告以人為本的概念,對於企業和組織內部人員來說,數位轉型必須要讓各種不同技能和思維的人員參與其中,例如,具備「軟體思維」(Software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人員……等。 

同時,負責領導團隊的決策人員,例如,CEO,由具備技術背景的人員擔任時則組織前往數位轉型的路途上,除了目標更為明確之外阻礙也將減少。因此,企業和組織倘若未將人員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和職務上(如圖6所示),那麼企業和組織在開始進行數位轉型之前便已經受到阻礙,前往數位轉型的路途上也將困難重重並且事倍功半。

圖6 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三大支柱之一「人」(People)。 (圖片來源:VMware APJ Newsroom–Modern Apps Helping Organisations Succeed)

眾所周知,當天災來臨時考驗的便是各國的基礎建設,同樣的當COVID-19疫情來臨時,考驗企業和組織的便是數位轉型的基礎和後續應變的能力。首先,我們看看國內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消費習慣的改變和比重,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數據,2020年3月份的零售業營業額為2,906億元(年減少3.4%),其中綜合商品零售業包括免稅店年減34.3%,而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則反而年增 24.2%(如圖7所示)。

圖7 經濟部統計處109年3月統計數據。 (圖片來源: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

在「流程」(Process)改變的部份,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深愛旅遊,在這次的 COVID-19疫情中,旅遊行業受創嚴重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從我經常參加的那間旅遊社的改變,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此次COVID-19疫情衝擊來臨時,快速改變原有商業流程的積極應變態度,舉例來說,因為疫情導致無法出團的情況下,反而讓無團可帶的導遊和領隊在線上分享各種旅遊經驗趣談,而原本只提供國外出團服務的情況下,也在很短時間內重新踩點國內景點和旅館後推出國內行程,原本僅專注在線上網站的經營,也趁勢改採現代化容器技術開發並提供手機App服務,種種改變不難看出經營團隊的用心和面對巨變時的冷靜,並且耐心等待下一次跳躍機會的來臨。

當然,在數位轉型關鍵三大支柱之一的「技術」(Technology)環節,個人最想舉例的首當台灣之光TSMC台積電。事實上,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過往歷史來看,Intel多年來都是處於產業龍頭和領導者的角色,然而台積電在多年技術上不斷的累積和堅持之下,搭配另一家也是技術控的荷蘭廠商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EUV),除了已經正式量產5奈米之外,將於2021年開始試產並於2022年開始量產3奈米,甚至預計在2023-2024年量產2奈米,至此終於在先進製程上打敗全球眾家好手包括Intel,甚至讓Intel轉而直接下單給台積電進行代工。(當然,這箇中原因仍有許多待討論之處,但是並非本文所要談論的重點便不再贅述。)

現代化應用程式雲原生成關鍵

至於,在IT技術領域的部份,於VMware APJ Newsroom提供的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倘若企業和組織尚未將自家營運服務打造為「雲端原生應用程式」(Cloud-Native Apps)的話,那麼在這波COVID-19疫情中,除了無法提供給使用者良好的操作體驗之外(如圖8所示),更可能因為服務品質低落而導致商譽損失並不斷流失客戶。

圖8 企業和組織打造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的好處。 (圖片來源:VMware APJ Newsroom–Modern Apps Helping Organisations Succeed)

舉例來說,大部份企業和組織皆已建置虛擬化基礎架構,雖然VM虛擬主機為主的虛擬化技術,有效解決多年來實體主機在維運管理和彈性靈活應用上的不足,然而在現代化應用程式導向的環境中卻逐漸不足,因為VM虛擬主機會隨著各家解決方案和格式上的不同,讓企業和組織在打造多雲或混合雲環境時遭遇阻礙。

因此,企業和組織應將營運服務打造為雲端原生應用程式(如圖9所示),例如,容器技術便是其中一種方式,搭配自建和各家公有雲業者皆已支援的 Kubernetes(K8s)容器調度平台,便能輕鬆讓企業和組織的營運服務及應用程式,輕鬆在自家地端資料中心或公有雲環境,甚至輕鬆穿梭於混合雲環境當中,不僅能夠加速企業及組織的產品交付速度,同時增加營運服務的靈活性、穩定性和擴充性,連帶也提升使用者體驗為企業品牌和形象加分。

圖9 企業和組織打造現代化應用程式的7大好處。 (圖片來源:VMware APJ Newsroom–Modern Apps Helping Organisations Succeed)

結語

雖然,全球遭遇COVID-19世紀疫情來襲,讓企業和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過去人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驟然改變。然而,在這波COVID-19世紀疫情中,倘若企業和組織能夠專注於數位轉型重要基石「人、流程、技術」三大支柱,搭配具備軟體和成長思維的領導者和團隊成員,並且採用具備敏捷流程的雲端原生技術提供企業服務,那麼終將能夠帶領企業和組織渡過這波世紀疫情,甚至打破過去原有的市場佔比現況。

<本文作者:王偉任現為台灣VMware使用者社群群主>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