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區塊鏈積極開拓加密貨幣以外的商業價值,從金融、醫療、政府、零售超市、學校,乃至於製造、船運、甚至是物聯網,都可看到企業投入或是擬定場域應用計畫。
儘管許多人最初關注區塊鏈(Blockchain)是因為加密貨幣的炒作,但近幾年,區塊鏈技術已積極開拓許多加密貨幣以外的商業價值,從金融、醫療、政府、零售超市、學校,乃至於製造、船運、甚至是物聯網,都可看到企業投入或是擬定場域應用計畫。而台灣各界也在國發會領軍之下成立區塊鏈大聯盟,結合產官學的力量,共同推動生態系發展。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估,到了2024年,區塊鏈設備市場產值將可望上看12.85億美元。
IDC台灣企業應用研究部研究經理蔡宜秀觀察,若是以支出比重(Spending Share)以及支出的年複合成長率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全球市場常見應用在貨物追蹤(Lot Lineage)以及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而未來成長性最高的應用則是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她舉例,近年來中國的茅台酒價格節節攀升,頂級的茅台酒要價不菲,但是茅台酒公司卻發現民眾在超市或大賣場買到的高價茅台酒,其實是假酒。該公司決定運用區塊鏈來進行防偽,從原物料、加工到運輸,追蹤每一個環節,「像這類用於食品追蹤的應用其實還滿盛行的,台灣也有池上青農將區塊鏈導入到池上米產業,甚至還銷售到海外,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製造、金融、娛樂業較積極
若是針對台灣市場來看,近年來製造、金融、娛樂業的區塊鏈應用較為積極。她說明,「其實不少台灣金融產業早在2018年便開始投入研究,例如中國信託開發了基於區塊鏈的付款確認服務,協助音樂版權擁有者追蹤金流,同時避免欺詐風險。而台新銀行也與韓亞金融集團旗下韓亞信用卡公司合作進行跨國點數互換等等。」但從2019年來看,反而是製造業動作頻頻,而且多數是投入在貨物追蹤上。原因就在於美中貿易戰促進了在地生產,台灣OBM及ODM廠商運送半成品或是近成品到下單國的時間點,能不能因應當地的關稅規劃的要求,然後進行加工的動作,簡而言之,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將物流透明化。另外,有些製造業則是為了因應歐洲當地環保法規的要求,透過區塊鏈機制來追蹤合約或者是貨物遞送的狀況。
「其實,不僅僅是製造、金融、娛樂等產業應用區塊鏈,包含銀行、保險、公有事業、醫療保健等都有相關的應用案例。」蔡宜秀提到,台灣也有不少新創公司針對公益服務提供區塊鏈來追蹤每一分錢的去向,以往捐款人很難知道所捐的款項是不是真的投入在相關的公益應用上,如今運用區塊鏈技術,每一塊錢都能被標記,如此便能追蹤捐款的流向,讓財務更透明。
找出需求創新營運
不只如此,也有不少原本在IT專業領域的供應商,看重區塊鏈技術本身去中心化、不可否認以及不可竄改的特性,開始思考運用區塊鏈技術來創新營運的可能性,區塊科技便是其中一家典型的代表業者。由鑒真數位轉投資的區塊科技原本在數位鑑識領域便有其獨到的強項,有鑑於數位資料經常因「證據不足」、「證據遭人為銷毀或是竄改」、「證據真偽難辨」等爭議,使得在法律攻防時往往失去證據力,造成當事人權益無法獲得應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區塊科技便決定將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在重要資料保留上,同時結合鑑識、資安開發出區塊鏈存證王App。
區塊科技執行長黃敬博說明,之所以開發成App,主要還是考量行動應用程式較易上手的緣故。使用者可在App內直接以拍照、錄影、錄音、螢幕錄影截圖等方式留下證據,存證當下立即透過該App獨創的兩項區塊鏈專利技術直接上鏈,確保證據的真實性與安全性,且無法被竄改。而除了保護民眾權益外,也能協助檢警辨識證據真偽,加速案件偵辦流程。
區塊科技主要採用瑞典Chromaway公司所研發的區塊鏈平台Postchain作為技術底層,結合法律顧問專業經驗,自主開發出三項區塊鏈專利,包含數位資料防偽、區塊鏈合約簽核與驗證系統、電子郵件防詐,可適用於在地法規與存證情境需求。目前,區塊鏈存證王針對不同情境推出個人(手機)、企業(網頁)二種版本,提供作為蒐證、存證以及驗證之用。
這其中,個人版主要具備錄影、錄音、拍照、螢幕錄影四大功能,上傳時可加入個人化註解紀錄案發當下細節,而錄影、錄音、拍照等功能限定只能使用App內的手機原生鏡頭,攝錄後直接傳送到區塊鏈上;螢幕錄影截圖功能則可透過螢幕錄影回溯截圖畫面。而企業版則可直接擷取網站頁面證據,截圖、上傳區塊鏈一鍵搞定,搭配公司大小章、數位簽章與個人手寫簽名,並可集中管理線上資料,驗證資料是否已存在區塊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