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ellite IBM Cloud Kubernetes OpenShift Cloud Paks AutoML

從混合雲演進到分散式雲端 實現應用需求彈性遷移

Satellite簡化分散部署 公有雲服務推向網路邊緣

2021-05-17
如同Gartner於2020年提出分散式雲端(Distributed Cloud)的應用新趨勢,IBM於日前正式上線的Satellite服務,亦符合該定義:公有雲服務不僅可部署到其他不同的實體位置,且其服務的維運、治理、升級,仍然是公有雲供應商的責任,讓企業不論在內部資料中心、外部據點、應用場域邊緣,皆得以快速、簡便地啟動一致的IBM雲平台服務。

 

IBM大中華區雲端平台技術總監陳威皓指出,IBM Cloud Satellite服務除了具備分散式雲端特性,更重要的是八成以上皆採用開源社群的技術所建構,例如Event Stream服務,背後技術是基於Apache Kafka發展。只要IT人員掌握開源陣營技術,勢必懂得Satellite服務運作邏輯。 當然,企業IT部門亦可自行下載開源社群釋出的軟體搭建成私有雲平台,再依據應用需求發展服務,問題是初期整合的門檻並不低,後續維運若遇到問題經常求助無門。IBM Satellite服務不僅基於開源社群技術建構,同時負責提供後續的維運管理及技術支援,因此得以解決現代企業面對應用上雲所遭遇的困境,同時不會因此被專屬廠商所綁定。

PaaS層簡化現代應用開發程序

IBM Cloud Satellite為公有雲服務,主要目標是把IBM公有雲上面的服務發布到任何地點,透過Satellite服務的功能,做到分散式部署。陳威皓說明,其發展起源來自2019年IBM協同在全球金融業相當具指標性的美國銀行,建構符合金融事業體要求的公有雲,除須具備合規與安全的特性,並且完整考量眾多內部系統遷移到公有雲的注意事項,最終調整至金融業可放心應用的環境,也就是如今的Satellite。

實際上IBM Cloud本就是基於開放式創新、安全的領導者、企業等級的平台等三大理念所建構。因此其整體提供的服務,後端系統全數採用Kubernetes打造,讓前端應用服務與後端系統架構脫鉤,如此才可實現分散式部署的需求。

「IBM致力成為安全的領導者,早已受到法規最嚴謹的金融業認可,目前銀行內部核心的關鍵應用系統大多仍運行在IBM Power系列伺服器,如今在IBM Cloud平台亦可以直接訂閱式租用Power系列伺服器啟用的虛擬化資源,無須自建部署。」陳威皓說。IBM Cloud底層是全球網路所串聯,上層有基礎設施也就是IaaS服務模式,例如公有雲普遍具備的虛擬私有雲(VPC)、高效能裸機等服務項目,IBM獨特之處在於可選用Power系列技術來配置所需的實體資源。

此外,IBM擅長的PaaS層除了提供資料庫、Kubernetes、Serverless、CI/CD等服務,甚至連OpenShift也已納入IBM Cloud,以PaaS模式提供。基於此平台架構之上,IBM自主研發先進技術,涵蓋Watson AI、區塊鏈、機器學習、物聯網、量子運算等不同應用所需的PaaS服務,讓企業得以訂閱方式立即採用。以Watson AI為例,細項功能還有自然語言等技術,台灣金控業者即透過API呼叫實作客服機器人(ChatBot)。

除了前述提及的PaaS服務,IBM更基於發展已成熟的OpenShift設計了Cloud Paks系列服務項目,運行已容器化的IBM軟體技術,例如Application、Data、Integration、Management、Automation、Security等應用環境。陳威皓透露,「IBM正在評估企業實際應用需求方向,預計Cloud Paks將簡化聚焦為專攻Security、Automation、Data AI三大領域。」

簡單實現訂閱式雲服務落地

為了符合企業對於資料落地的需求,Satellite服務實作目的,即是把雲端資料中心遍佈全球的IBM Cloud,就近推送到企業營運據點。企業在地端可藉由x86平台伺服器搭配Red Hat作業系統,下載並執行Script即可取得Satellite服務辨識,遠端派送完成部署OpenShift叢集環境,進而啟用Watson AI、Analytics等公有雲服務項目。

陳威皓指出,企業應用系統轉向雲端平台的挑戰相當多,首要是低延遲需求,因此多數本土企業會關注雲端資料中心落地到本島的議題。其次是受監管的單位,資料必須保留在境內。第三種常見的是IT人員即使自建部署雲端平台,也未必能符合敏捷開發的應用需求。若企業的應用服務分散部署在多個雲端平台,再加上自家資料中心,勢必得擁有統一控管平台協助,否則根本難以完整掌握應用服務運行狀態。

如今企業資訊部門在專業分工之下,技術人才技能落差過大,即便有工程師同時懂網路架構、作業系統邏輯、程式開發、資料庫等知識,還必須學習異質雲端平台的設定操作,這類的人才著實難尋。以金融業為例,應用上雲的障礙不外乎網路低延遲需求、資料不得出境、分散部署環境影響敏捷性、欠缺集中式監控與告警管理,企業更寄望的是,最好能以訂閱式計費,享有公有雲的彈性成本優勢,還能把外部公有雲服務落地到自家資料中心。IBM Cloud Satellite服務即可滿足此需求。

應用打包技術實現跨雲部署整合運行

目前公有雲平台皆已採納Kubernetes建立的容器叢集,強調可移植特性主要是針對程式碼,陳威皓舉例,啟用Node.js程式運行在容器環境,確實可在Amazon EK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KS(Azure Kubernetes Service)、IKS(IBM Kubernetes)環境任意遷移,問題是各家公有雲服務供應商前端操作介面的設定方法各自不同,對技術人員來說仍舊是挑戰,無法避免得重新學習。

IBM大中華區雲端平台技術總監陳威皓指出,企業依據數位商業模式需求分散部署應用服務,可藉由IBM Cloud Satellite最新上線的公有雲服務來實作,由IBM負責服務的維運、治理、升級。

現階段IBM公有雲支援Satellite服務,包含OpenShift、Cloud Paks for Data-as-a-Service on AWS location等,若企業已經採用AWS服務存放資料,欲運用自家建置的IBM Analytics軟體執行分析,透過Satellite服務可實現自動部署到AWS,沿用既有知識來執行操作。 陳威皓舉例,「企業在公開網路上抓取資料存放在AWS儲存服務,為了運用現有工具統計分析,資料須導回地端,不僅產生傳輸費用,後續還得儲存與管理,複雜度極高。當然或許可直接採用AWS分析服務,問題是AWS分析機制堪稱有史以來最複雜,開發人員除非嫻熟AWS API、機器學習演算法,自行撰寫程式建立模型,才有能力堆疊成功運行分析。」

IBM Cloud Paks for Data則基於開源社群技術,包含運用Jupyter Notebook多程式語言撰寫處理大數據,予以封裝後提供。該工具可部署在AWS平台上,就近運行分析,不必再把資料導回到地端。此外,AutoML機制可讓分析人員無須撰寫程式,以拖拉方式建立分析模型。他強調,透過IBM Cloud提供Satellite服務,實作統一部署與控管,可有效降低建置與維運的複雜度。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