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協定種類非常多,但要選擇哪一種路由協定,有時候確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要管理的是屬於比較小型的網路,那選擇就會多很多,在這麼多的選擇之中哪一種最容易使用呢?這裡推薦使用RIP路由協定。
這裡以上面的範例來說明,假設要檢視路由器Z的RIP路由協定設定值,則執行結果如下:
從以上的執行結果可以看出,路由器Z設定成使用RIP路由協定,這一點由結果中的第一行就可以看出。
接著,由第二行可以看出這個路由資料會每隔30秒互相傳遞一次,而且可以發現下一次會傳送路由資訊的時間為15秒之後。當然,這每隔30秒傳送一次路由資訊的設定是可以改變的。接著,在輸出結果的第三行中顯示:
第一個180秒代表如果這台路由器Z經過180秒都沒有收到由其他路由器所傳過來的路由更新資訊,則路由器Z會將相關的路由路徑標示為可能無法到達,即Possibly Down。
「hold down 180」中所指的180則是Hold-Down Timer的時間,所以當路由器Z發現有Possibly Down的路由資訊時,就會馬上啟動Hold-Down Timer,如果經過180秒之後,都沒有再收到關於這筆路由資訊的更新的話,路由器Z就會把這筆路由資訊視為無法到達。
最後的「flushed after 240」所指的是,若經過240秒之後都沒有再收到任何關於這一筆路由資訊的更新,則路由器Z會把這筆資料從Routing Table中移除。
在顯示結果的後半部,有一行顯示「Routing for Networks:」,在此行後面接了兩個網段,這代表目前這台路由器將會處理這兩個網段的路由資訊。至於接在「Routing Information Sources:」後面的IP位址,則代表這些位址會傳送路由的更新資訊給目前這台路由器。
各位讀者應該可以聯想到,後面所接的120指的就是RIP路由協定的AD值。如果覺得這樣的檢視資訊過於複雜,也可以執行以下的指令以便顯示比較簡短的設定值:
檢視Routing Table中的資料
這個功能是經常被使用的功能,可檢視Routing Table中的資料,因為這對疑難排解頗有用途。再以上面的範例來講解,如果要檢視路由器Z的Routing Table,可執行以下的指令來檢視:
上面顯示的結果就是整個Routing Table的資料,而Routing Table中的資料代表目前這台路由器所熟知的網段資訊。
由以上的結果可以發現,一開始會列出所有的代碼意義對照表,因為代碼太多了,目前只要先注意代碼為R與C的即可,R代表使用此路徑是經由RIP路由協定學習而來,C代表此網路路徑是直接連接的,並不需要經過任何學習過程。
至於其他的代碼,稍微需要注意的有S,代表是靜態路由。另外,以後會介紹到的有I,代表此路徑是由IGRP路由協定學習而來,D則代表EIGRP路由協定,O則代表OSPF路由協定,i則代表IS-IS路由協定。
在上面的結果中,筆者把經由RIP路由協定所學習到的資料用粗體來表示,以便讀者查找。
再來比較重要的,當然就是顯示結果中最下方的Routing Table,這裡可以看到許多資訊。下面這一行代表目前這台路由器有192.168.2.0/24這網段:
再來下面這一行,則是顯示在192.168.2.0/24網段下的詳細子網段路由資訊:
在這一行中前面所顯示的C,代表這網段是直接連接的,由網路架構圖中也可以證實真的是這樣。這就是在Routing Table中的一筆資料。接著下面一行代表在10.0.0.0/24底下有兩個子網段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