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給人的印象,有時如同「白色巨塔」呈現出的較為高深而封閉保守的一面,即以醫療產業的資訊科技來說,相較於其他產業門檻也高出許多,其差異主要來自於醫療本身的專業技術與環境、以及「人」的溝通需求。
出身於公共衛生科系的謝逸中,目前任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每天處理資訊與行政之間的溝通問題,致力將對醫院內部作業流程有所幫助的新科技新技術導入醫院裡頭,要在保守環境當中帶入創新元素,謝逸中有自己一套經驗法則。
醫療業保守天性常是專案最大阻力
從小就對電腦有著極大興趣的謝逸中,以其醫療公衛相關科系背景與自學IT技術,進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工作,擔任系統工程師幾年之後,即轉職到內湖康寧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一職,一待就是八年,累積了更多領導資訊團隊的經驗之後,才又回到北醫附設醫院協助改善與改造醫院資訊流程。
待了這麼長時間的醫療產業,謝逸中深身體會到產業特殊性對於IT的影響:「醫療資訊推動的阻力來自於經費不足,以及主事者對於資訊技術的疑慮與保守態度,畢竟這與產業生態息息相關。」
|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謝逸中認為,能夠解決人的問題,才是資訊最重要的意義。 |
謝逸中表示,對於醫療產業而言,IT經費往往僅佔總體預算相當小一部份,大部分經費預算須投注在醫療器材與組織運作本身的成本,再加上主管機關以及醫院管理高層人員對於醫療相關資訊系統持以較保守的態度,因此過去醫療產業推動IT演進是緩慢且長期的,「醫療是關乎人命風險的行業,所以對於任何決策改變的態度就是謹慎保守,同理可推對於IT的態度也會是相同的。」
也因此,要說服醫療產業的決策者採用新科技新技術作為改造資訊流程的解決方案,需要花些心思與人際影響力。由於謝逸中是醫療相關科系背景,因此院內不少主任都是同校系學長姐和學弟妹,親身熟悉的信任感「或多或少在推動導入新科技時可獲得些助力。」
謝逸中認為,作為資訊部門主管,對上要能夠說服採用新技術並且獲得資源,對不同部門主管,必須要能夠取得順暢的溝通管道並且得到合理可行的資訊要求,至於對下,當然就是必須要求資訊部門同仁要能夠達到使用者所提出的要求,進而提供合用的資訊服務。
在這幾年當中,謝逸中除了累積許多在醫療產業應該如何說服決策者同意採用新科技的經驗,也懂得怎樣揉合醫療背景人員的邏輯與資訊人員的作業方式。謝逸中表示,資訊人員往往不喜歡一改再改其所開發的系統,卻又難以掌握使用者真正的需求,「尤其在醫療產業,資訊人員最常遇到使用者無法解釋清楚其所需要的服務內容、需求不明確、以及作業流程難以釐清等問題。」
系統先做到八分導出真正需求
因此,謝逸中推動一種系統服務開發模式,要求資訊人員不要一次完成「十分」的成果,而是針對使用者需求先行開發「八分」的作品提供給使用者確認,將真正的需求引導出來,再進行系統與服務的微調和修改,「大部份資訊人員沒有醫療相關背景,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比較能進入狀況。這樣的開發方式較能幫助資訊人員跨過在醫療產業開發系統時所遭遇的專業門檻。」
除了透過完成八分的模型進行修改與調整的方式外,謝逸中也表示,資訊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輔助組織流程,使其更加優化與順暢,因此面對醫療產業的特殊性,更要將自己置身於使用者的使用環境中,才能找出問題並解決。
他舉例表示,過去院內所使用的行動護理推車,電池在一般使用情況下的壽命應可達到一年,「但因為護理人員擔心沒電,只要有機會就充電,因此造成使用不到半年即故障毀損。我們必須了解護理人員的使用行為與原因──也就是擔心沒電所以經常性充電──才能釐清問題點以及想辦法解決。」
也因此,正值廠商推出新規格的行動護理推車,謝逸中評估過後就決定提出採購建議,「因為新款的行動護理推車所用的鋰鐵電池可提供充電5,000次,而且推車上設有電力警示燈,護理人員能夠清楚看到目前的電力,就不會再發生像過去那樣在電池的電力尚未耗盡時即又進行充電的動作,縮短電池壽命。」謝逸中認為,分析人為因素才能有效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同樣是人為因素的考量,「因地制宜」也是謝逸中的資訊管理之道。由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和署立雙和醫院以及萬芳醫院等三家醫院同屬台北醫學大學管理,資訊服務系統以聯合資訊辦公室集中開發,再提供個別營運使用,謝逸中再舉一例表示:「一般醫院流程是在診間處理健保IC卡的登記處理,但由於雙和醫院的看診量過大,造成診間無法處理健保IC卡,因此改以批價處理。」謝逸中認為,IT資訊流須串起所有組織內部作業流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益。
解決「人」的問題才能見到價值
謝逸中認為,從自己的經驗當中,獲得了許多經驗與處理事情的方法,才能夠走到今天的高度。「其實IT職涯當中,三到五年左右的資歷,是正『值錢』也面臨轉捩點的時期。」他表示,三到五年左右資歷的IT人員無論技術、對於工作本身與環境的掌握度、以及體力等都是最佳狀態,以他自己的經歷,他建議此時IT人應該可以考慮爭取負責領導小型專案開發團隊,或有機會即爭取管理職,雖然許多資訊人員都習慣埋頭研究技術而不想和人打交道,但其實資訊服務開發出來還是要給人用的,必須要了解「人」、能夠解決「人」的問題,才更能宏觀地看見問題本質。
「負責專案或擔任管理職,代表著你不只有技術能力,也有溝通與管理能力,更有解決『人』的問題的能力。許多資訊服務系統開發出來往往對於組織本身有幫助,但對於使用者而言卻是改變習慣與邏輯,當使用者抗拒採用新科技時,也必須要有能力說服使用者才行。」正因為謝逸中如此重視「人」的因素,像是資訊部門的客服機制,他也要求資訊人員輪班負責,並且將問題編列成Q&A,提供之後輪班資訊人員參考。大多數資訊人員只想開發專案而不想負責客服,但這樣較有效率且能訓練資訊人員溝通能力與了解使用者需求。
即使醫療產業有其特殊性,但從謝逸中的資訊路與管理理念,不難看出,資訊的本質仍必須圍繞在「人」的元素,了解人性並提供更符合人性需求、以及更能提高組織效率與效益的資訊科技,才是IT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