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喊了多年,目前除了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安全落地外,其他如PaaS或SaaS看到成功的案例實在不多;公有雲服務提供商近幾年動作頻頻,企業開始考慮採用公有雲服務,作為內部運算資源的延伸。然而,隨著公司使用內部和外部雲端服務的規模逐漸增加,這些動態資源的管理將越來越困難。無論是建置內部私有雲或偏好公有雲的成本優勢,打造企業專屬的雲端資源監控平台勢在必行。
根據Gartner在2013年10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企業用戶採用雲端運算的比例將逐年增高,2016年將是大型企業採用混合雲的關鍵年,到2017年底會有高達五成大型企業建置混合雲環境。今年全球IT大廠陸續宣布將投資數億美元在全球建置雲端資料中心,對外宣示提供企業公有雲或混合雲服務。然而,包括訴求價格低廉的亞馬遜、Google或微軟等廠商提出的運算服務,其後端使用的技術不盡相同,未來企業勢必要面臨採購多家廠商服務之後的異質雲服務管理和整合問題。
無論是選擇公有雲或私有雲,都必須以效能和成本這兩大目標來思考。公有雲確實較容易看到成本下降,但企業內仍隱含有安全管理、遷移、備援等考量,業務需求無法隨時Outside-in,這些因素也都要納入使用成本。混合雲概念早就出現,但真正的使用情境才剛要起步,使用環境的成功與否,重點在於讓公有雲與私有雲環境的系統與架構具備相似性,若不具相似性,則企業必須付出極大的管理風險和成本。
藉由x86平台虛擬化技術,池化運算資源,IT人員可以將已經無法取得支援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打包成虛擬機,汰換並減少老舊的機器,節省能源並提升機房空間利用率;企業和校園軟體APP化也成趨勢,不需要再申請新的硬體設備做為開發測試環境,直接利用既有的虛擬平台資源彈性配置,加速服務上線時程。一旦虛擬機需求增加,雲端架構自動化管理工具可根據IT資源的實際使用狀況,推測未來是否需要持續擴充資源池,當臨時有大量虛擬資源需求時,也可透過系統評估現階段總資源是否充足。
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採用VMware vSphere大幅提升IT的效率及效能,但是行動雲端時代的來臨又帶來全新的挑戰。資訊單位必須將資料中心的其餘設備如儲存和網路一併虛擬化,讓所有的基礎架構服務都能像虛擬機一樣經濟實惠又便於布建與管理。在軟體定義的資料中心內,政策導向的自動化模式能啟用邏輯運算、儲存裝置及網路服務的布建與持續管理等作業。如此一來,IT將能展現前所未見的靈活度、效率及彈性,輕鬆支援當今與未來的硬體及應用程式。
(本文作者現任VMware台灣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