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國小留學生,從數學特別班到醫學院,再中輟離開學校,進入職場,開始了自己最喜歡卻也最不希望從事的資訊工作——如今同時是社會運動推動者兼IT技術長的張維志,有著極為跳躍性的人生經歷,而這些經歷,正是他從事資訊工作最大的處事價值。
繞路累積更多跨領域經驗
張維志在中學時期便和弟弟一起到法國當小留學生,憑靠著數學與邏輯能力,一路先就讀數學特別班,後來再轉到家人建議就讀的醫學院。而在醫學院就讀第四年時,張維志深感當醫生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加上年齡屆滿30,便毅然決定放棄醫學院,離開學校開始投入職場。
張維志回想當年,笑著說:「其實在醫學院的四年光陰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可以和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但回頭省思,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是從事醫生的職業,而且坦白說,從醫憑靠的不只是聰明才智,還要有過人的記憶力,以及豐富的經驗,才能靈活應用醫學知識,並且做出正確的診治判斷。而我實在很不擅長背書。」
離開學校之後,張維志開始從事最熟悉也最擅長的資訊工作,其中包括台灣產業電腦製造商駐法辦公室的IT與網站維運人員、歐洲台灣協會網站維運經營等等。令人好奇的是,非本科細出身的他,為何會最擅長熟悉IT工作呢?
|
▲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以及處理事情的成敗,用更多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是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技術長張維志的優勢,同時也是他期許自己努力的方向。 |
原來,張維志的資訊職涯並非從離開學校才開始的,他從學生時代便對電腦相關領域有著極大的興趣,「還在台灣的時候,曾經去參加中興大學的電腦語言班,學的是PASCAL程式語言,那算是我第一次真正開始接觸電腦相關技能。」
到了法國之後,張維志時常到父親朋友家使用Sharp電腦練習撰寫程式,而父親也時常從台灣帶許多電腦書籍到法國讓張維志自學研究。後來,自己在家也能玩電腦時,張維志時常把撥接上網的可使用時數在每月中旬就使用殆盡,他笑著說:「朋友們都知道20號以後我會從網路上消失。」
既然對於資訊相關領域這麼有興趣,為何一開始不選擇就讀資訊相關科系?張維志表示,一方面擔心當興趣成為工作後,興趣就不再是興趣、怕會因此對有興趣的事物產生反感,另一方面也是順應家人的建議來選擇升學的道路,只是最後還是走回到最擅長的領域來。
而除了自學之外,也時常接手處理一些與資訊相關的專案,像是協助建置電腦設備廠商的網站伺服器與網路架構規劃,甚至還在就讀數學特別班時期,也曾擔任過遊戲代理廠商在法國的歐洲聯絡窗口,「可以和法國當地遊戲廠商接觸與溝通,是非常有趣的經驗。」
網站經營思維的轉變與目標
在法國留學時期,張維志每天上網為的就是找尋與台灣的連結,在網路上認識許多專門研究伺服器與網站相關的研究生,彼此互相交流與討論,「也是在那時候才開始接觸到Linux系統,並且產生了興趣。」他表示,自己最有興趣的其實是網路與網站架構,在產業電腦製造商駐法辦公室擔任IT與網站維運人員時,對於網站硬體設備與網路架構管理等領域更有了一定程度的經驗累積。
而到了歐洲台灣協會負責網站維運經營時,則從硬體技術的邏輯,轉變為網站營運的思維,「那時維運網站的目的是希望能透過網站讓更多人認識協會,和在產業電腦製造商負責維運公司網站與網路的硬體與技術思維邏輯截然不同。」
也是因為如此,當張維志回到台灣落地生根時,在歐洲台灣協會所認識的朋友便邀他到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擔任技術長的職位,處理基金會所有資訊相關內容,尤其是基金會網站,一直是他想要翻新重整的重點項目,「我希望青平台的網站不只是網站,更是知識資料庫以及互動的平台。」
他認為,推行各項社會運動的青平台基金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其所累積的龐大知識與資料,如何透過網站讓所有關心相同議題的人們一起參與知識的累積以及互動討論,是他目前最大的課題。「我希望能夠透過類似維基百科的方式,讓所有網路上願意參與投入的夥伴們一起豐富網站上的內容。」
此外,他認為,基金會是由每位成員共同組成,如何把「人」這個元素放在網站上,也是他不斷思考的方向。張維志表示,要想把網站經營得更好,需要靠每位成員的共同參與,「未來將會持續引導基金會成員以網站為核心方向去思考與處理每一件事情,擺脫過去僅用來作為活動公告的定位,讓成員們能夠去思考與執行事前規劃和事後回饋報告等各種資訊。」
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事情的成敗
張維志其實是一個很喜歡與人交談、辯論的類型,無論是在醫學院實習階段、擔任遊戲代理廠商歐洲窗口,或者是目前在基金會所從事的社會運動推行等工作,問起他在工作當中所獲得的經驗,他的回答都是「可以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接觸、溝通很有趣。」然而,一旦與「管理」有關,就變得複雜許多。
張維志表示,其實在產業電腦製造商及基金會工作時,都曾遭遇過溝通上的挫折,「我的習慣是拋出問題讓對方來思考可以如何解決,但是我發現,大多數的人比較習慣能直接得到指示或答案,且總是在技術性問題上執著與抗拒。」
也許是西方教育的關係,或許是在資訊學習的過程當中習慣以自學的方式思考與解決問題,一開始張維志非常不適應需要直接給答案的工作方式,「後來,我學會直接提出作法與答案,並且要求同仁配合執行,而且要在成效出現的時候,向同仁證明這樣的作法是有效的、是正確的,久而久之,同仁便能較為信服且願意配合。」
進入基金會擔任管理職之後,張維志獲得了更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以及管理哲學的經驗累積,而這些是他過去專心鑽研技術所較為缺乏的部份,同時也是IT人在資訊職涯上必然遇到的課題,「對於IT人而言,技術只是基本條件、必須不斷學習的工具,而真正的價值關鍵在於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其所累積的經驗。例如最好的醫生往往不是醫術最強的那一個,而是最能夠與病人對話、找到問題,並且依照經驗對症下藥的醫生。」
多年累積跨領域的工作與生活經驗,讓張維志對於事情的看法與思考模式能夠跳脫侷限框架,而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以及處理事情的成敗,用更多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是他的優勢,同時也是他期許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