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橋 Brobridge Kubernetes Service Mesh Pilotwave Data Mesh Gravity

本土自主研發雲原生數據中台 實現分散式資料一致性

單體系統演進到微服務 後端資料網格成絕配

2023-08-17
已取得雲原生運算基金會(CNCF)頒發認證服務提供商(KCSP)的寬橋(Brobridge),除了提供微服務與容器平台(Kubernetes)相關的技術顧問服務,同時也自主研發產品Pilotwave,其為API管理平台,可把Service Mesh轉換為圖形化方式呈現,以便於IT人員快速配置組態。無需YAML檔案即可提高管理Kubernetes叢集環境的效率,即時掌握服務運行狀態,進而提升IT服務品質。

寬橋技術佈道師陳思永指出,容器化或應用程式現代化議題,在國際市場是由Docker技術引領實作。隨著Google開源Kubernetes技術,用於自動部署、擴展、管理容器化叢集,獲得主流公有雲服務供應商、軟體巨擘的認同,紛紛把Kubernetes引擎納入自家解決方案,如今可說是IT人員必備的技能之一。

隨著2016年,Docker搭配Kubernetes熱潮擴散到台灣,企業開始意識到雲原生將會是個龐大的技術變革。問題是容器化底層的概念對多數IT人員來說,相較以前所學的知識差異極大,須要重新學習跟理解。2016年成立的寬橋,正是著眼於協助企業解決IT技術落差的問題,提供容器化部署與維運服務。

現代化應用需求推升容器化崛起

在Google釋出Kubernetes之前,容器化管理與資源調度工具最活躍的是Apache Mesos與Docker Swarm。大約在2018年,Kubernetes正式一統天下。陳思永認為,Kubernetes之所以能夠技壓群雄,除了其功能性外,更重要的是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讓各方人士都能參與社群、發表貢獻。相對之下,Docker Swarm作為商業版的產品,其開放程度較低,無法吸引技術人員參與改善,因此最終被Kubernetes超越。即使是曾經雄霸一方的Docker和VMWare等大公司也必須改變策略,提供對Kubernetes的支援。

面對容器化的崛起,陳思永指出,寬橋的優勢在於掌握Kubernetes等開源技術的能力,並且從大量實際的案例中累積經驗,可協助更多的企業實現容器化。他認為,實務上容器只是一個微服務的載體,讓微服務架構更貼近企業的數位化目標。

「數位轉型的企業,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將舊的系統轉換為現代化(Modernization)架構,也就是將過去的單體式三層架構解構成分散式的微服務。這種架構必須搭配一個更靈活的載體來運行,也就是容器環境。既有的虛擬主機、裸機環境都無法適應這種微服務架構。」陳思永說。

其實雲端運算應用模式,本來不具備容器化的支援度,主要還是提供基於PaaS、IaaS模式來建構應用系統。自從容器化技術出現,雲端原生應用程式改以微服務架構,在抽象的軟體單元上執行,容器技術即是重要的推動力。

雲原生數據中台實作資料同步

隨著應用系統演進到微服務架構的趨勢確立,推動容器化運行環境的興起。因此,寬橋的營運項目是以容器化與現代化應用改造為主軸,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

企業IT人員對於容器化環境的相關技術尚未熟悉,再加上可輔助實作的開源技術相當多,往往難以選用真正合適的套件或工具。因此寬橋投入自主研發方案,基於開源陣營釋出的底層工具,再加上寬橋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為企業建構現代化應用演進必備的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更適用於微服務架構的資料處理。

自建資料中心的企業,已建置許多提升內部營運效率、對外提供業務服務的系統,因此面對雲端運算應用模式興起,勢必無法短時間內實踐上雲的策略。首先須把應用系統改造成微服務架構,以便於部署於容器叢集環境。問題是微服務拆分非常專業,須由經驗豐富的廠商協助,例如寬橋就有提供現代化應用服務,協助企業逐步落實。

陳思永指出,如今Kubernetes容器叢集為雲端與地端共通的運行環境已成共識。既有資料中心的應用系統,不可能直接打掉重練,須改造成微服務架構,經逐步拆解、搭配少量重新開發來實踐。以發展腳步較快的金融業來看,銀行核心系統(Core Banking)拆解的難度最高,主要障礙源自於初期開發過度仰賴技術供應商所致。至於網路銀行、網路保單等業務系統,則較為容易拆解,可先行遷移到容器環境,讓各種業務服務之間透過API進行溝通。

另一方面,資料同步也須解決。銀行核心系統資料不可能全數開放讓API呼叫取用,如此情況下,如何讓分散部署的微服務架構,以及核心系統的資料能夠達到一致,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即可負責實作資料同步。

資料虛擬化技術建構Data Mesh 

微服務架構持續發展,除了應用程式須拆解改為部署到容器環境,上線運行後會發現資料庫系統若未能跟進,將會成為接下來主要的效能瓶頸。陳思永強調,「寬橋在2018年就已發現此問題,經過兩年的研發,2021年正式推出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就是為了讓微服務架構的資料可達即時同步。這也是近兩年市場上開始探討資料網格(Data Mesh)的因素。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即為Data Mesh解決方案,可說是少數由本土自主研發提供的技術。」

陳思永說明,Data Mesh是種設計與開發資料處理的新方法,有別於過去的資料倉儲、資料湖的集中式保存,Data Mesh本質為高度分散的資料結構。在台灣,擁有足夠規模維護Data Mesh技術團隊的公司並不多。除了培養技術人才的高昂成本之外,更大的挑戰在於缺乏針對Data Mesh這種創新結構的新思維。無論是資料人員或應用開發人員,往往困於傳統的集中式處理框架。

寬橋技術佈道師陳思永指出,寬橋提供的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即為Data Mesh解決方案,可說是少數由本土自主研發提供的技術,藉此將資料供應的複雜性降至最低。

許多企業嘗試利用企業服務匯流排(ESB)來解決資料供應的問題。陳思永觀察,但這並無法改善集中式架構的瓶頸,反而隨著資料源和應用的增長,中央匯流排的瓶頸效應更為嚴重。

轉型成Data Mesh的關鍵在於「去中心化」,亦即由集中式基礎架構轉變為分散式資料儲存,並由中央控管轉變為下放資料所有權。實踐方式,就是將資料進行解構,如同微服務建構過程中常見的服務解耦,將龐大的單體拆解成多個微單元。

Gravity雲原生數據中台可以實現這樣的轉變,透過資料虛擬化技術提供資料中繼服務,實現資料的私有化,作為企業級的解決方案,藉此將資料供應的複雜性降至最低,以便於資料使用者自助方式取用,從而增進商業洞察力。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