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經濟陷入慌亂之際,分析師提出警告,企業開始控管支出。系統效率成為新的企業目標,因此企業正認真看待虛擬化(virtualization)和動態配置 (dynamic provisioning)技術,並試圖將現有資源的效能最大化。
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消費支出型態急遽變動,做生意的難度越來越高。大多數企業都被迫重新思考所有事業領域的支出,儲存系統也不例外。事實上,越來越多公司都試圖減少和儲存系統有關的IT支出。
|
▲善用儲存虛擬化,能整合所有資源,回收零碎的儲存容量,改善儲存系統使用率。 |
過去幾年大量的IT採購導致許多IT架構都有儲存容量過多,且使用率低落的問題。然而就在一年前,大多數公司還是忙著展現強烈積極的企業藍圖以提升企業優勢,尚未考慮到撙節成本的問題。但現在大多數公司則開始檢討既有資源運用和IT架構的使用型態,並試圖釋出潛藏的冗餘(redundancies)和效益,藉此發揮現有資源的效益,以度過這波的經濟不景氣。
許多公司剛脫離毫無節制和無限支出的時代,現在該是重新檢視已購入的IT基礎架構,並以創新方式充分發揮使用率的時候了。資訊長、財務長和分析師當然都注意到改善儲存系統使用率的議題。
提升使用率才是王道
許多公司以往在建置儲存基礎架構時,都以應用管理人員的建議為依歸。在部署新應用或企業成長時,購入新伺服器或添加儲存容量是常見的解決方案,而且便宜的硬碟價格下跌更助長了此觀念。結果卻導致建置了龐大的儲存基礎架構,由多家供應商提供的未整合異質儲存資源所組成的龐大系統,在管理上困難又昂貴。最新研究顯示其使用率往往只有20%到30%。
研究公司IDC指出,每購入一套額外儲存陣列,接踵而來的是各面向包括資料保護、系統維護、人力、使用樓板面積、服務中斷危機、成長、治理、轉移和效能等等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機構應該停止購入儲存系統。對大多數公司而言,即使在經濟衰退的此刻,應用資料成長量仍可能耗盡現有儲存容量。再加上針對資料保護的新法規出現,以及更嚴格的服務等級要求,儲存資源只會面臨更極端的壓力。
我們需要的是更理性智慧的儲存管理方式。CIOs和IT部門必須考量到初期和長期成本,才能成功取得資金,且須提供更可靠和詳細的投資報酬率(ROI)預測以及可節約成本的新儲存消費模式。
IDC指出,除了一般的資本支出(CAPEX)考量外,評估儲存架構所有的營運成本效益較每GB單位平均成本等簡單因素更為重要。IDC認為,企業應聚焦在總持有成本(TCO)而非資本獲得成本(capital acquisition cost)上。
隨著許多企業機構重新規劃現有資產的用途(re-purposing),並尋求為現有資產更新和加值的方法,資產報酬率(ROA)日益成為更重要的衡量標準。就評估企業投入資金的獲利而言,ROA是更廣泛的度量方式,其常用計算方式為稅後淨利(net income)和總資產的比例。
傳統上儲存系統使用率過低、容量過度配置、儲存資料重複、RAID磁盤陣列的額外開銷、和細碎空間的問題,而導致ROA低落常遭到批評。由於審慎支出和發揮效能蔚為企業顯學,許多企業開始運用虛擬化和動態配置技術釋出未使用的儲存資源以改善整體使用率。
虛擬化:整合所有資源
虛擬化可提供非常龐大的效益。相關討論非常多,許多文章和論壇也都辯論過其優點。
概括地說,虛擬化讓IT部門將所有儲存系統資源整合為可靈活運用的完全整合 (seamless)群組,滿足應用需求的效率更高,並能透過共通的流程管理工具。
隨著IT環境日益複雜,虛擬化不再是簡單的資料整合和轉移工具,它已成為催生自動化、以政策為基礎,甚至以內容為基礎將資料分配給正確層級的重要技術。
透過整合所有儲存資產並提供單一管理介面,虛擬化可回收被零碎的儲存容量,有助於改善儲存系統使用率。使用率上升後,浪費儲存容量的情形就減少了,因此企業可延後購買儲存容量,進而大幅壓低資本支出(CAPEX)和營運支出(OPEX)預算。
雖然CIOs和儲存管理人員需仔細權衡維護和更換成本,虛擬化仍能提供IT管理階層重新規劃較舊資訊資產的用途,這些資產雖不再能滿足其他的使用需求,但成本通常已完全攤提。較舊的儲存資產可重新部署,儲存較不重要的資料,或擔任多階層架構較低層的儲存群組。
企業也可藉此壓低授權成本。例如虛擬化環境可運用單一複製策略,而非多家供應商提供的多種複製軟體產品來保護重要資料,藉此節省軟體授權和維護費用,甚至維護所需的IT技能。
儲存架構有數種層級可支援虛擬化。要在當前的異質化儲存環境下建置虛擬化,透過儲存控制器支援虛擬化是最簡單也最可靠的方式。採用以控制器為基礎的虛擬化,企業可將多家供應商提供的現有異質儲存資產視為單一儲存群組加以管理,不需投資在新型、複雜、通常很昂貴的儲存網路基礎架構上。
虛擬化還能促進另一大優點-動態階層式儲存架構。通常企業機構會部署單一階層的儲存架構,將所有資料都存在都一群組中,根據預期的成長速率以相同成本購入。雖然看起來效率不錯,但各種應用的重要性畢竟並不相同。如果能選擇較低成本的儲存平台,使儲存成本配合資料重要性,將更有經濟效益。
至於購入不同儲存平台的企業,經常會隔離部署各儲存平台,而導致儲存空間孤島,無法跨整個環境運用。虛擬化能提供整合功能,可在服務不中斷的前提下轉移資料,讓企業機構能及時以適當的儲存成本回應資訊價值的變動,並滿足提升服務等級導致的效能需求改變。
概括地說,階層式儲存系統可以改善配置和使用率,確保正確的資料會根據其商業價值,以及目前和未來的存取需求,分配給正確的儲存階層。這也能確保資料管理配合資料的價值和使用。
動態配置:只有需要時才分配儲存容量
動態配置可克服IT部門面臨的一大頭痛問題,就是過度配置儲存空間,這些過度配置的空間可能永遠不會用到,但對公司而言是相當龐大的成本。
透過動態配置,IT部門可更有效率地使用儲存群組,也就是只在應用提出要求時,才配置儲存空間。如此一來可以節省樓板面積、提升效能、降低管理複雜度、並節約成本。
運用動態配置可改變配置儲存容量的規則,大幅改善儲存使用率。不再先行配置儲存容量,而是預測使用情形,只在應用需要儲存容量時才映射(map)的方式,在每一塊錢都很重要的此刻,這種及時功能可提升資源使用率,並讓企業機構延後購入新儲存容量。
動態配置也能大幅改善營運成本,不僅可簡化儲存配置流程,也能增加每個管理人員可管理的terabytes,進而改善IT團隊的生產力。
管理檔案系統和多台伺服器上的儲存區管理員,可能消耗大量時間和資源。因為動態配置軟體可配置大型虛擬儲存區,省下實際先行提供的費用,管理儲存系統的工作就從執行多個伺服器轉變到管理單一儲存群組,以可簡化IT作業。
發揮儲存系統的經濟效益
儲存系統虛擬化和動態配置技術帶給企業機構極大的效益,但單靠科技本身並不夠。企業必須自行評估其效益,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建構,確保這兩種技術可彼此配合來達到ROA目標。
在尋找儲存廠商時,也應考量廠商是否具備豐富經驗,例如日立數據系統已成功將超過600家全球性客戶的異質儲存環境發揮最大經濟效益。通過市場考驗的儲存經濟學方法、工具、技術和服務,以測量和確認儲存成本,最可能幫助CIOs和IT經理人將現有投資效益最大化、壓低CAPEX和OPEX、並驗證投資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