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 Cisco 網路設備 路由器 交換器 思科 HP

網路設備最好同廠牌?開放標準才是關鍵

2011-08-01
企業用戶長期以來深信,在網路架構中只採用單一廠牌的設備,能夠減少相容性問題、降低網路架構複雜性進而簡化管理,此外,集中於單一供應商不僅可享有較多採購價格與售後服務的優勢,技術與認證的普及也讓企業更易於聘用專業人力。不過自從半年前的一份文件問世開始,引發愈來愈多人質疑這個迷思的「啟蒙運動」似乎逐漸在網路市場中發酵,更可能衝擊向來獨霸路由器與交換器市場超過七成佔有率的思科。
去年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發表一份名為「Debucking the Myth of the Single-Vendor Network」的報告,指出過去企業對於網路架構「應以單一廠牌設備為最高原則」的既定觀念,在經過實際與企業進行調查之後,發現有諸多可提供企業思考與破除的迷思,包括單一網路廠商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在缺乏整合性管理工具的情況下未必能夠簡化管理需求,以及設備成本與維護費用高昂使得總持有成本居高不下等情況。

這份報告其實直指過去佔據網路設備市場並緊握規格標準的網路大廠思科(Cisco),也曾引發不少討論。面對這樣的市場聲浪,此次思科並未接受採訪回應,僅在日前針對Gerner該份報告以電子郵件回應表示,「企業需要靈活、可靠且安全的網路架構來達到未來營運發展需求,其必須能夠實現具備安全、資訊透明流通性以及降低能源成本等條件,而其中,具備高階技術工程師(如思科的CCIE)以及端對端網路架構是關鍵要素」。

此外,思科也在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市場調查公司Forrester在一份名為「The Total Economic Impact of Cisco’s Borderless Networks」的文件中指出,思科所提供的無邊界網路架構包括網路路由、交換、行動、安全以及廣域網路優化等,企業採用之後能夠在一年之內攤平投資成本,且經風險調整後投資報酬率可在三年期間達163%等等,藉以反駁前述報告所指出的「迷思」。

開放標準 才是企業最想要的

面對Gartner該份報告結果,競爭對手如HP、Juniper的反應,則認為關鍵其實不在於單一廠商架構或者是多廠牌網路架構,而是網路應走向「開放」標準,提供企業有所「選擇」,才能促使市場良性競爭,讓企業成為最大的贏家。

HP企業業務事業群企業伺服器暨儲存網路事業處網路設備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士毅即表示,單一廠商架構最大的問題在於企業面對採購網路設備時,缺乏可議價空間,而設備供應商在缺乏競爭壓力之下也容易造成服務品質下降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企業被單一廠商侷限,難以針對需求改變以及總成本進行評估與選擇。Juniper Networks先進科技部資深技術經理林佶駿也表示,多廠牌設備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各家廠商皆遵循開放標準,企業便能夠更易於整合不同的網路設備,當新技術發展時,也能夠輕易地採用新技術與新設備。

細察Gartner報告,主要調查結果包括:採用第二家供應商網路設備並不會影響企業長期營運的最佳效能表現;採用第二家供應商網路設備,大多數組織可在五年內降低總持有成本(TCO)15%到25%;並未遇到企業採用思科設備之後能夠將營運成本抵銷較高昂採購成本的案例;多數組織提出的評價顯示,相較於採用全思科架構,採用第二家供應商網路設備之後將可減少網路複雜性。事實上,許多網路管理團隊已經開始採用可管理跨廠牌網路設備的工具來進行障礙排除、配置管理與性能控管等工作,這樣的做法提供了第二家網路供應商極具優勢的切入點。

分析師實際探訪幾家採用多廠牌網路架構的企業用戶,評估分析發現,現在無論是思科的競爭對手(如HP、Juniper)或是第三方管理軟體廠商,都已能提供更易於管理網路架構的管理工具,而設備相容性問題也在其他廠商遵循網路標準協定之後大幅改善,至於技術與認證方面,無論是HP或Juniper都表示,現在從思科的網路技術移轉到其他廠商已不是難題,劉士毅表示,HP甚至提供指令對照表讓企業能夠更易於使用,「一位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能夠在四小時內熟悉HP的網路設備。」

林佶駿也表示,不少企業用戶反應,思科的眾多網路設備所採用的作業系統IOS版本繁多,網管人員難以控管與更新,「舉例來說,當企業想部署端點安全防護機制時,必須先更新思科網路交換器的韌體時,卻發現不同版本IOS無法以相同的指令進行設定與更新,即造成網管人員的不便。」他表示,企業用戶之所以開始考量不再侷限於採用思科網路設備,主要原因即來自於設備採購的初始成本已出現競爭性,設備採購單位必然開始評估其他更具價格競爭優勢的網路設備,而在網路管理營運團隊方面,也會發現導入第二家供應商設備之後,維運與管理上相較於過去單一廠商架構來說,反而更具效益。

「重點在於開放標準。」林佶駿說,不管是採用單一廠商網路架構,或者是多廠牌的網路設備,重點其實並不在於是單一家廠牌還是多廠牌,而是在於採用標準通訊協定之後,讓企業用戶能夠擁有更多比較的空間,能夠依照企業的特定需求進行評估與選擇。劉士毅也表示,許多網路設備供應商開發出來的新型交換器更具效能、更省電,設定也比思科產品更為簡單,如果企業用戶受限於單一廠商架構,難以依照特定需求選擇不同設備,「不同設備供應商提供不同架構與POC(概念驗證)讓企業用戶評估與選擇,最終得利者才會是企業。」

區分網路架構 以利於轉換

劉士毅進一步引述Gartner在今年三月所發表的研究報告「Clients That Don’t Segment Thei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Will Have Higher Costs and Increased Vender Lock-in」來建議企業用戶,可將網路架構依照功能需求切割細分,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應用,「舉例來說,某些系統適用於簡化網路架構,而某些則仍須以傳統三層式網路架構來提供服務,此時便可依照不同應用環境來切割網路架構與相關的網路設備。」劉士毅認為,如此一來,企業在不同的網路架構區塊可依照環境與需求選擇不同的網路設備供應商,甚至在未來採用新技術與新設備時,也可以網路架構區塊的方式漸進轉換。

劉士毅表示:「採用多廠牌網路設備的初期,企業用戶或許或認為在通訊協定設定與管理作業上複雜性較過去單一廠牌來得高,但是當設定完成之後,只要選對管理工具,便能很快發現網路管理被簡化了。」也因此,對於企業而言,「規劃」是極為重要的前提,林佶駿也表示,目前各家網路設備廠商大多已經能夠與思科網路設備進行介接與移轉,多廠牌網路架構的整合性與相容性都是可測試與實際運行的,對於網路架構的發展趨勢來看,端看企業的需求進行考量與選擇,才是根本之道。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