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儲存 AI 永續 容器 災難備援 DR NAS 鬆耦合 緊耦合 物件儲存 零信任 網路韌性 不可變快照

AI應用成資料驅動力亦為挑戰 QLC SSD取代硬碟提升效能

發展AI勢須集中資料 Cyberstorage概念崛起

2025-02-05
去年底,NetApp公布了第二份年度《資料複雜性報告》,從全球視角探討AI在2025年後將如何影響企業,以及如何駕馭伴隨變革性技術而來的複雜性和風險。在亞太區,有73%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所屬企業的資料已完全或大部分針對AI最佳化;有85%的受訪者認為,資料統一對於實現AI成果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另外,有72%的亞太區受訪者指出,擴大採用AI導致了業務安全挑戰增加;54%的受訪者強調,AI驅動的安全挑戰是其企業的主要壓力來源。

而隨著AI應用日漸普及,企業永續發展流程也將發生重大改變,AI驅動的資料成長以及將資料轉化為商業價值所需的基礎架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這與永續發展目標背道而馳,對於企業而言,未來的挑戰將是管理AI的環境成本,同時充分發揮其創新潛力。事實上,已有57%的亞太區受訪者認為,由AI增加的資料和運算量,經量化後對其公司碳足跡的影響是「高」或「極高」。

由此也不難想見,2025年將是全球企業迎接AI轉型、安全挑戰和永續發展要務的重要一年。

資料分散儲存管理成難題

NetApp台灣技術總監許宏俊認為,在數位轉型與AI浪潮之下,無可避免地,企業將面臨到諸多挑戰。由於許多AI應用服務都是以容器技術與架構為基礎,因此,在企業發展AI之際,也將進一步加速推動企業走向容器化。然而,容器化的技術門檻也將成為必須跨越的一道障礙,企業須投入相對應的專業人力來進行維運與建置,這將可能對中小企業帶來不小的負擔。「儘管中小企業可能需要仰賴外部資源的協助,但從容器市場的在近幾年快速增長的態勢來看,未來發展也極有可能佔有一席之地。其所衍生而來的是複雜的資料架構與管理上的挑戰。」

他提到,由於非結構化資料型態多元,這些資料可能分散儲存在NAS、SAN或是物件儲存之中,當企業需要將不同型態的資料量提供給容器應用使用時,底層的架構就會變得非常複雜,如何落實資料管理也是亟需克服的問題。因此,另一項發展趨勢就是資料的集中化。

在《資料複雜性報告》中,NetApp訪談了亞太區的企業客戶,高達85%的技術主管均認為,企業若要發展AI,首要完成的事情便是要對資料進行整合,亦即要讓資料集中化,如此才有辦法對資料進一步地分類、萃取或分析。「打造Data Lake可能是企業最終極的目標,但在此之前,企業想要處理的是非結構化資料,包含測試檔案、Log或是圖片、影音媒體,甚至是分散式資料庫,企業都需要透過一些方式將這些資料進行集中或管理。」許宏俊說。

Cyberstorage納入網路偵測與保護

此外,AI的興起也擴大了許多組織的攻擊面,帶來了新的挑戰,41%的高階主管預測2025年安全威脅將急劇增加。相較去年同期,資料隱私和安全問題仍然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事實上,根據Check Point所公布的2024年下半年資安報告,去年第三季,全球平均每周網路攻擊次數為1,876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75%。而台灣的網路攻擊情況尤為嚴重,平均每週遭受4,129次攻擊,位居亞太地區之首。

許宏俊指出,台灣遭受網路攻擊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資安也成為資料保護趨勢下,持續發酵的議題,根據Gartner預測,到了2028年,超過三分之二的主儲存系統(Primary Storage)將需要納入網路偵測和保護功能。換言之,在接下來幾年,儲存業者或是資料管理廠商都應該具備Cyberstorage的概念,以落實資料保護,而這也會牽動企業儲存擴大資安領域,提供更完善的防護機制。

最後是資料的永續性。「其實,光是將傳統機械式硬碟的設備轉換成新一代的全快閃儲存,在機櫃空間的節省與電力就可以省下90%以上,而且效能還可以提升,這是只要升級新架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的紅利。」他解釋,這是因為SSD的儲存容量正在以倍數成長,以QLC SSD為例,現今單顆已來到60TB,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上看到120TB。若再加上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功能,單台2U設備幾乎就可以承載到2至3PB的資料,「QLC SSD的大概介於2到4毫秒左右,一般機械式硬碟則是10毫秒,兩相比較之下,QLC還是會有效能提升的優勢。當然,如果應用服務或是交易的延遲要求越低越好的話,還是要選擇TLC SSD,較為適合。」

多管道防護勒索軟體

基於上述總體趨勢觀察,NetApp也透過ONTAP作業系統,協助企業打造安全可靠、靈活彈性,同時又能簡化操作的儲存環境。舉例而言,ONTAP本身就是統一化的儲存作業系統,其支援了多種通訊協定,例如NFS、SMB、iSCSI、S3等等,因而有助於消除資料孤島,讓資料能夠隨時存取。此外,也內建了重複資料刪除和壓縮、自動分層等功能來確保最大化儲存利用率。

針對AI與容器環境需求,Trident可以作為Docker、容器環境以及NetApp儲存設備中間的介接橋樑,以提供永久性儲存空間(Persistent Volume,PV),甚至連在Google雲端平台上提供的Cloud Volumes ONTAP(CVO)以及Cloud Volumes Service(CVS)都可以囊括運用。

NetApp台灣技術總監許宏俊認為,資安將是影響企業儲存的一大趨勢,Cyberstorage概念正在發展中。

許宏俊解釋,Trident可搭配NetApp所有的產品組合使用,不只可以為應用服務提供永久性儲存空間,還能做到備份與備援,對於AI或是容器儲存將是一個很好的管理工具。「除此之外,NetApp儲存設備也支援GPUDirect Storage(GDS)儲存直連傳輸架構,讓儲存設備直接與GPU溝通,以提升整體效能。」

透過AI來驅動創新、改善客戶體驗已成為企業強化競爭力的關鍵,無可避免地,企業也會善用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源,這也使得多雲策略變得至關重要,針對雲地混合應用管理,NetApp也提供了BlueXP來進行跨雲儲存關係的管理與監控。他提到,BlueXP是以SaaS形式提供的儲存與資料服務主控台,其可以將NetApp目前的雲、地產品整合在同一個介面中進行管理,並且做到健康狀態確認、資料保護、資料治理,以及提供資料的移動性。「BlueXP也提供勒索軟體防護功能,其內建的AI偵測引擎會持續監控檔案活動以及使用者與實體行為分析(UEBA)技術來異常狀況、即使識別威脅,準確率高達99%。」

除此之外,ONTAP作業系統也提供新一代自主勒索軟體防護(ARP/AI)功能,其內建的最新機器學習技術,可即時偵測勒索軟體攻擊,包括檔案Entropy變更、副檔名、標頭竄改、部分加密等。能夠更快速地偵測更廣泛的威脅,將有助於更快速因應,以便更快還原資料及恢復運作。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