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7年正式實施,產業供應鏈的碳足跡管理也將成為關鍵課題。近期,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與台灣富士通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推動低碳數位技術,鎖定碳排放管理,協助企業讓供應鏈夥伴完善數據透明度,以提早因應「綠色海嘯」的來襲。
此次合作,雙方將共同探索綠色供應鏈創新應用與策略,助力供應鏈數據透明化。其中,資策會「數位減碳雲」(Digital Sustainability Cloud)將協助供應鏈數據的交換與蒐集,而台灣富士通則運用ESG管理平台解決方案,落實二氧化碳測量、可視化及優化,以幫助企業減碳,實現ESG目標。為了解決供應商在推進企業間二氧化碳排放數據共享時可能存在的機密資訊洩漏問題(如產品設計細節),富士通的ESG管理平台也透過高度機密的去中心化數據管理模式來確保透明性和可靠性,並限制產品碳足跡(PCF)計算的存取權限,僅透過API連接PCF數據。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資策會的數位減碳雲資料交換平台便與富士通完成雙方碳數據交換平台的PACT對接測試,建立跨國碳排數據交換管道的基礎。PACT(Partnership for Carbon Transparency)是世界企業永續展協會(WBCSD)為確保範疇三透明度,推動企業間的溫室氣體排放初級數據交換的倡議。
驗證相容性共同探索碳數據應用
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表示,此次MOU簽署象徵著台日雙方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上的深度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專業與經驗,透過合作結合雙方的核心能力,協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碳數據管理機制,以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透過技術創新與數據共享,不只為企業帶來實質的價值,也促進亞太區域的數位與永續發展,為台日還有全球的企業,帶來長遠的正向價值。
台灣富士通公司董事長王彥人則指出,近年來全球企業對永續營運的投入不斷增加,碳排放管理已成為關鍵,在這個領域,富士通在日本已經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與國際的供應商合作,推動跨組織碳數據共享,希望藉著這些經驗在台灣探索更多應用的可能,進一步推動供應鏈減碳,同時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並為整個產業鏈的轉型提供新的方向。
他提到,想要落實供應鏈減碳,單靠一己之力是不夠的,因此富士通在去年11月與12家國際供應商合作,提供了符合PACT全球標準的解決方案,成功運行了產品碳足跡數據的跨組織共享,讓供應鏈的碳排放狀況能更加清晰,以協助企業制定更精準的減碳策略。而與資策會的合作,也實現了跨平台之間的互連互動,在去年的測試中,不僅驗證了雙方技術的相容性,也為未來在台推動碳數據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產品碳足跡跨供應鏈建立挑戰大
資策會數轉院院長林玉凡指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式施行後,將衝擊台灣許多產業,不管是工具機、金屬加工、或是現在台灣最重視的網通,都將深受影響,若是不想被課予重稅,當務之急就是協助企業了解其所生產的產品碳足跡。也因此,資策會加入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WBCSD)的碳透明度夥伴聯盟(PACT),希望能推動以產品為導向的碳數據共享,而日本富士通原本便與台灣製造業有很緊密的關係,再加上台灣富士通也想推行PACT的框架(Framework),因而有了這次的合作契機。
然而,想要建立供應鏈範疇三的碳係數庫並不容易。由於每款產品都由許多零件組成,更涉及不同的零件供應商,以AI PC為例,從機殼、風扇、處理器到發光二極體等等,便須掌握這些不同的零組件的碳排放量為何?佔總碳排多少比例?「目前確實有許多工廠已知道整廠的碳排放量,但不同產線所生產出來的零組件的碳排放量目前仍無法提出具體數據,」她提到,但這些零組件最終還是會以產品的樣貌外銷到世界各地,也勢必要報關稅,如果不知道一台AI PC裡的每一個零件的碳排放量,就沒有辦法得知整體的總碳排。因此,才需要進行數據交換,當越多的上下游廠商參與,才能歸納出每一零組件的基準線,如此也才會得知,平均生產一台AI PC,每一個零件的基準線為何,日後需要降低碳排放量時才有所依據,也才不會被課以高昂的碳邊境稅。
資策會與台灣富士通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由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右)及台灣富士通董事長王彥仁(左)代表雙方簽署,雙方將結合技術優勢及過往成功經驗,共同推動低碳數位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現今全球都在面臨這項挑戰。」林玉凡進一步解釋,如同測量體重與血脂,如果有越多相同年齡層的人們來測量體重與血脂,就越容易得出該年齡層的平均數,同理,零組件的碳排放量也是如此,有了這個基準線後,企業就會知道這個產品的碳排放量是否在平均值以下,如果低於平均值,就表示有競爭力。而範疇三很難的原因是大多數的產品現在只能用預估,但萬一估算失準,自我感覺有降低碳排放量,結果出口銷售到國外卻被課以重稅,「這也是為何需要在科學的基礎下進行碳排數據交換與蒐集的原因,唯有越來越多供應商願意進行交換,才能加以累積與實現。」
除了與台灣富士通簽定MOU外,未來資策會也還會與台灣的公協會一同推動,另外在解決方案部份,預期資服業者也會加入,讓工具合規。如此一來,企業便可以依需選擇適合的方案,在通透的架構底下慢慢地把產品的碳足跡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