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 應用遷移 P2V移轉

從各類實體/虛擬機移轉入駐 備份映像檔也能當來源

虛擬機乾坤大挪移 搬進vSphere就看這篇

2020-09-14
儘管虛擬化應用已經相當普及,但仍有許多中小企業是以實體主機運行伺服器的應用服務,原因是不明白虛擬化能帶來多少效益、不知如何將老舊主機移轉至虛擬化平台,本文將實戰演練的方式來解決各種情境下的虛擬化移轉需求。

 

記得虛擬機器的應用在IT市場上剛盛行的一段時間裡,筆者曾接觸過一些老一輩的IT先進,他們有趣地表示老闆難以接受虛擬機器取代實體主機的IT環境,原因竟是虛擬機器只有在螢幕上看得見,而實體主機卻是紮紮實實架設在機房之中,怎麼看都覺得還是實體主機能夠彰顯出錢花出去的價值。

上述只是IT朋友閒聊時的一個趣談,因為真正的IT價值肯定不在於投資了哪些軟體或硬體,而在於這一些投資能夠為企業的作業生產增進多少實質的效益,這包括了加快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專案執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減少作業發生錯誤的頻率等等。

有一間製造業的客戶為了改善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找上了筆者評估與導入HR相關平台的解決方案。然而,在評估過程中,發現了這間客戶就連IT的基礎建設都不太牢固,且落後同業的其他客戶許多,其原因就是完全採用實體主機來運行伺服端的各項應用系統與服務。之後,在完整地為他們說明採用虛擬化平台架構所能夠發揮的各項實質效益之後,此客戶便立即在導入HR系統的計畫之中,增加了大筆預算來加入VMware vSphere的部署。

關於VMware vSphere的部署過程,不僅要建立新的虛擬機器來運行新的應用系統,對於那一些現有的舊系統也同樣需要安排良辰吉日,將它們通通移轉至具備HA熱備援與冷備份的叢集架構之中,如此一來不僅因實體主機數量的減少而減低電力的使用,也大幅提升了各應用系統的安全與可靠度,並且更為IT人員降低平日維護管理的複雜度。

只是,想移轉舊系統至虛擬機器之中談何容易,因為對於許多組織的IT部門來說,舊系統除了可能存在於實體主機外,還可能是存在於其他異質的虛擬化平台內,況且萬一發生無法成功移轉的來源主機,是否還有其他的配套方案可以處理呢?關於上述這些難題,且看接下來教授的全套乾坤大挪移技法,便可安心地全面部署VMware vSphere 7.0。

安裝VMware Converter Standalone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是一套由VMware所發行的免費工具,它讓IT人員能夠以很簡單的精靈介面操作方式,從實體主機或其他虛擬機器來源來完成VMware虛擬機器的移轉,也就所謂的P2V和V2V。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6.2,如圖1所示,用戶可以自行在「my.vmware.com」網站進行搜尋與下載,目前僅唯一提供英文版本。可以選擇將它安裝在目前所相容的用戶端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Vista SP2至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若要安裝在相容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則目前支援的有Windows Server 2008 SP2至Windows Server 2016。

圖1  下載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6.2。

如果準備移轉的離線虛擬機器來自Hyper-V,則相容的Hyper-V作業系統有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Server 2012/R2、Windows Server 2016以及Windows 10。值得注意的是,官方雖沒有公布相容於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19,但根據實測發現,其實也能夠成功相容與移轉。

至於在移轉來源所相容的Guest OS部分,則支援Windows Vista SP2至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08 SP2至Windows Server 2016、CentOS 6.x至7.5、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x至7.5、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0.x至11.x、Ubuntu 12.04 LTS至16.04 LTS。

關於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6.2的安裝,整個過程除了可自訂安裝路徑外,如圖2所示也能夠在「Setup Type」頁面中選擇安裝類型,可以選擇本機安裝(Local installation)或用戶端與伺服器的安裝模式(Client-Server installation)。

圖2  選擇安裝類型。

有一點必須注意!無法將舊版的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直接升級至6.2版本,只能夠選擇先移除舊版本再安裝新版本。

移轉Hyper-V虛擬機器

Hyper-V雖然是Windows Server直接內建而無須額外購買,且一個標準版的授權也可以免費運行兩個虛擬機器,但至今仍有許多使用過的IT部門最終選擇將這些Hyper-V的虛擬機器通通移轉到VMware vSphere架構。至於原因為何?根據深入了解,得知除了功能面的差異性是主因外,那就在於管理介面的友善設計。

如今,不管企業正在運行的Hyper-V版本為何,全部都可以移轉到VMware vSphere 7.0的ESXi主機或vCenter的叢集架構之中。圖3所示是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6.2的管理介面,可以在此同時進行多個來源系統的轉換任務,並且能夠檢視每個系統的轉換來源、執行進度、起訖時間。確認好了之後,按下〔Convert machine〕繼續。

圖3  vCenter Converter管理介面。

隨後,如圖4所示,在「Source System」頁面中選取「Power off」為來源類型。在「來源類型」清單中,便可發現目前這個版本除了支援VMware自家的虛擬機器外,還支援「Hyper-V Server」平台上的虛擬機器移轉。選取之後,分別輸入Hyper-V Server的IP位址、管理員帳號、密碼,再按下〔Next〕按鈕。

圖4  選擇來源系統。

緊接著,可能會出現憑證相關的警示訊息,按下〔Ignore〕按鈕繼續。如圖5所示,在「Source Machine」頁面中,可以檢視到目前Hyper-V主機上的所有虛擬機器。在此必須選擇已關機的虛擬機器進行移轉,否則無法按下〔Next〕按鈕,因為對於開機狀態的虛擬機器選取,系統在下方會出現需要停機的提示訊息。

圖5  選擇Hyper-V虛擬機器。

如圖6所示,在「Destination System」頁面中,則選擇【VMware Infrastructure virtual machine】來做為目標虛擬機器的類型。接著,輸入vCenter Server的FQDN以及管理員的帳號與密碼,並按下〔Next〕按鈕。

圖6  進行目標系統設定。

然後,在「Destination Virtual Machine」頁面中,先輸入移轉後的虛擬機器名稱,再挑選置放虛擬機器的資料中心與資料夾位置,並且按下〔Next〕按鈕。如圖7所示,隨後在「Destination Location」頁面內先選取準備用來運行此虛擬機器的ESXi主機或叢集,再選擇已連接的資料存放區(Datastore)以及所要使用的虛擬機器版本(Version),最後按下〔Next〕按鈕。

圖7  設定目標儲存位置。

如圖8所示,在「Options」頁面中,可以調整虛擬機器移轉後的參數設定。首先在「Data to copy」部分,可選擇複製所有的磁碟,或是只針對選定的磁碟分區(Volume)進行複製。接著,還可以針對不同的虛擬磁碟設定類型,如果想要以節省存放空間為需求就挑選「Thin」類型,若是以效能為考量請選擇「Thick」。最後,挑選每一個虛擬硬碟所相對儲存的資料存放區。

圖8  進行選項設定。

接著,除了設定新虛擬機器的CPU與RAM的大小之外,還可以設定每一張網卡所要對應的虛擬機器網路(VM Network)。在「Service」頁面中,則可以調整現行所有Windows服務的啟動設定。

在「Advanced options」頁面中,如圖9所示,可以進一步設定當虛擬機器成功移轉後的執行任務,例如開啟虛擬機器電源、安裝VMware Tools、自定義虛擬機器喜好設定、移除系統復原檢查點、重新設定虛擬機器配置等等。而在「Throttling」頁面中,可設定虛擬機器在移轉過程中的CPU資源優先權、網路傳輸的節流設定。設定完畢,按下〔Next〕按鈕繼續。

圖9  設定進階選項。

最後,在「Summary」頁面中檢視前面步驟中所有設定的摘要,包括來源系統以及目標系統的資訊,若發現需要進行修改,則按下〔Back〕按鈕。確認一切設定無誤後按下〔Finish〕按鈕,即可立即進行虛擬機器的移轉任務。在如圖10所示的頁面中,便會看到每一個正在執行虛擬機器移轉的任務進度。等到完成移轉之後,也可以檢視到總花費的時間。若因發生錯誤而導致移轉任務中斷,可從「Log highlights」頁面內查看出失敗的原因。

圖10  成功移轉虛擬機器。

成功完成移轉後,狀態(Status)欄位會顯示「Complete」。當來到「vSphere Client」頁面後,如圖11所示,就能夠檢視到已成功移轉的虛擬機器,若想修改虛擬機器名稱,開啟「動作」選單中的「重新命名」頁面來做修改即可。針對此設定的修改,不需要將虛擬機器關機。

圖11  檢視虛擬機器。

完成將Hyper-V虛擬機器移轉至vSphere架構之後,緊接著要做的是在Guest OS內安裝VMware Tools程式,才能確保此虛擬機器完全受到vSphere的控制,包括叢集中的HA以及DRS的功能運行。點選頁面中系統所出現的提示超連結,開始安裝VMware Tools。點選之後,如果出現如圖12所示的「作業失敗」訊息,表示來源的Hyper-V虛擬機器並未使用CD-ROM,以致於移轉後的新虛擬機器也沒有此裝置可用。

圖12  出現VMware Tools安裝錯誤。

此時,只要開啟虛擬機器的「編輯設定」頁面,便可以在「虛擬硬體」頁面中,如圖13所示透過點選〔新增裝置〕來添加CD/DVD光碟機的裝置,然後記得按下〔確定〕按鈕。再一次執行VMware Tools的安裝操作,應該就會順利完成安裝。

圖13  進行編輯設定。

移轉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器

針對熱愛VMware解決方案的IT部門,往往也會選擇加裝VMware Workstation,來做為IT人員用戶端的虛擬化工具,因為平日IT維運測試時可建立虛擬機器,這包括測試WSUS的更新、模擬Android App的使用、病毒防護等等。此外,也可用來測試預計上架的新應用系統,像是EIP、HR、CRM的POC測試等等,等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將其移轉到VMware vSphere來正式上線運行。

想要將VMware Workstation的虛擬機器移轉到VMware vSphere來運行,其實方法相當多種,但筆者認為最可靠的做法仍是選擇透過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來完成。如何實作呢?在執行之後按下〔Convert machine〕按鈕,將開啟「Source System」頁面。如圖14所示,在此選擇來源類型為「Powered off」中的【VMware Workstation or other VMware virtual machine】選項,然後按下〔Browse〕按鈕,選取準備移轉的虛擬機器設定檔(.vmx)。

圖14  選擇來源系統。

在選定了目前處於關機狀態下的虛擬機器設定檔之後,可以進一步點選「View source details」超連結來查看虛擬機器的配置,以便能夠在移轉設定的過程中調整相關參數。如圖15所示,在此便可以知道此虛擬機器的電腦名稱、韌體類型、作業系統、CPU、記憶體、各磁碟分區大小等等。按下〔Close〕按鈕回到上一個頁面後,再按下〔Next〕按鈕。

圖15  檢視來源詳細資訊。

然後,在「Destination System」頁面中,選擇「VMware Infrastructure virtual machine」來做為目標虛擬機器的類型。接著,輸入vCenter Server的FQDN以及管理員的帳號與密碼並按下〔Next〕按鈕。在如圖16所示的「Destination Virtual Machine」頁面中,先輸入移轉後的虛擬機器名稱,然後再挑選置放虛擬機器的資料中心與資料夾位置,並按下〔Next〕按鈕。

圖16  指定名稱與資料夾位置。

在「Destination Location」頁面中,選取準備用來運行此虛擬機器的ESXi主機或叢集,再選取已連接的資料存放區(Datastore)以及要使用的虛擬機器版本(Version)。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移轉後的虛擬機器僅是用來提供測試,建議選擇移轉至非叢集架構下的ESXi主機,以便讓更多的運算資源留給正式上線使用中的虛擬機器。然後,按下〔Next〕。

在「Options」頁面中,依實際需要分別完成磁碟資料複製、裝置資源配置、網路連接設定、服務啟動設定、進階選項設定以及資源節流設定,若發現有選項設定出現錯誤警示(例如Data to copy設定),極有可能是虛擬磁碟的存放空間配置有問題,必須在完成修正之後才能夠執行移轉任務。最後,在「Summary」頁面中確認所有步驟設定沒有問題後按下〔Finish〕。

如圖17所示,在成功完成移轉之後,便可以在目標的ESXi主機上看到正在運行中的虛擬機器,在此如果該虛擬機器已經在來源的VMware Workstation中安裝過最新版本的VMware Tools,那麼在VMware vSphere架構中便不需要再重複安裝。

圖17  成功移轉虛擬機器。

安裝設定Acronis True Image 2020

若要說備份整台主機、磁碟最佳的解決方案有哪些,令許多IT人士以及玩家所熟悉的Acronis True Image肯定是榜上有名。其實,Acronis不只有專門備份Windows Client的產品,也有針對Windows Server主機的備份管理方案,以及針對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等虛擬化平台的備份方案,無論選擇的解決方案為何,它們共通的優點就是備份快速、操作極簡。

不過,這回並非要介紹針對VMware vSphere虛擬機器備份所設計的Acronis Cyber Backup,而是先講解如何使用最新版本的Acronis True Image 2020進行Windows Client電腦的備份,然後再將所產生的備份檔案復原至VMware vSphere的虛擬機器中運行,以解決硬體故障與實體電腦轉換虛擬機器來繼續運行的需求。

關於最新版本的Acronis True Image 2020,有興趣的讀者可到以下的官方網站下載30天試用版本。圖18所示是它的安裝畫面,過程中不需要做任何設定,只須輸入合法的產品序號即可啟用。若尚未購買,則可以直接點選「開始試用」並完成註冊即可。

圖18  安裝Acronis True Image 2020。

‧Acronis True Image 2020三十天試用版下載:https://www.acronis.com/zh-tw/homecomputing/thanks/acronis-true-image-2020/

圖19所示是Acronis True Image 2020的「備份」管理頁面,在預設狀態下便可直接備份整台電腦,只要接著指定備份的存放位置(例如X磁碟),再選擇要立即備份還是在選定的時間之內執行即可。若是想要完成進階的備份設定,可開啟「磁碟備份選項」來分別完成細部的排程備份設定、備份方法、Email通知、檔案排除設定、效能配置等等。

圖19  建立本機備份。

在執行備份過程中,系統依舊可以繼續使用。完成備份後,便可以在存放備份的磁碟中看到Acronis的備份檔案(.tibx),後續將講解如何讓此備份檔案還原至VMware vSphere虛擬機器中來繼續運行。在此之前若需要存取備份的內容,只要在任何已安裝Acronis True Image 2020的電腦上,如圖20所示,先選取該檔案,再按下滑鼠右鍵,然後依序點選【Acronis True Image】→【掛載】,即可讓它變成本機磁碟並且開始存取。若要停止連接此備份檔案,只要在選取該磁碟後按下滑鼠右鍵,並依序點選【Acronis True Image】→【卸載】即可。

圖20  開啟備份檔案右鍵選單。

建立Acronis開機救援映像

有了Acronis True Image的備份檔案(.tibx)之後,是否有工具可以讓它直接還原成VMware vSphere架構下的虛擬機器?那就是舊版的VMware Converter 5.5了,不過它只能協助轉換Acronis True Image舊版的.tib備份檔案,並不相容新改版的.tibx備份檔案類型。

如圖21所示,在其「Select source type」欄位中,便可以看到一個【Backup image or third-party virtual machine】選項,其實此選項不僅支援Acronis True Image,還支援Symantec LiveState Recovery Image,只可惜在目前最新的6.2版本中,都已不再繼續支援。

圖21  VMware Converter Standalone 5.5操作畫面。

不過,正所謂山不轉路轉!依舊可以採用Acronis的標準做法來解決這個難題。那就是透過建立救援開機光碟或USB隨身碟的方式,讓在VMware vSphere下所建立的新虛擬機器於啟動之後,可經由救援媒體中的還原功能,將新版本Acronis True Image的備份檔案(.tibx)還原至此虛擬機器中運行。如圖22所示,首先在「工具」頁面中點選「Rescue Media Builder」圖示。

圖22  Acronis True Image工具選單。

在「選擇建立方法」頁面中,選擇「簡易」以便快速建立符合此電腦開機需求的媒體。至於「進階」選項,則是用以建立適用於其他主機的開機配置。如圖23所示,在「選擇媒體目的地」頁面中,分別支援ISO檔案、DVD以及外部USB磁碟。在此由於是要用於啟動虛擬機器,所以肯定要選擇「ISO檔案」。最後,在「摘要」頁面中可以檢視到開機媒體的類型、需要的磁碟空間、目標媒體以及映像存放路徑。按下〔繼續〕按鈕,接續後面的設定。

圖23  選擇媒體目的地。

成功建立Acronis開機媒體後,在vSphere Client網站上新增一個虛擬機器,並正確設定好符合原主機的CPU、RAM、硬碟等資源配置。更重要的是,必須如圖24所示設定CD/DVD光碟機來載入AcronisBootableMedia.iso,並勾選「已連線」設定,如此才能讓虛擬機器啟動時載入此開機映像。

圖24  設定虛擬機器掛載ISO。

移轉Acronis True Image備份

完成了Acronis開機映像的建立並完成新虛擬機器的配置後,在啟動虛擬機器時將會出現如圖25所示的選單,輸入「1」來啟動Acronis開機映像。

圖25  啟動開機救援映像。

成功啟動Acronis開機映像後,將會來到「首頁」頁面。如圖26所示,在此分別有備份、復原、工具與公用程式以及網路選項。網路選項主要用來調整網路設定,以便能夠連接備份檔案的網路存放位置,如果備份檔案已經是存放在外接的USB磁碟,則可以完全不必理會網路設定。接著,點選「復原」選項中的「我的磁碟」。

圖26  首頁功能選項。

接著會開啟「復原精靈」工具,在「存檔選擇」頁面中按下〔瀏覽〕按鈕,來開啟「瀏覽位置」頁面,如圖27所示,可以發現目前能夠支援的備份檔案存放位置,分別有Acronis Cloud、本機磁碟、FTP連線、NAS連線以及網路共用資料夾。支援的備份檔案類型,則包括新版的.tibx以及舊版的.tib。在找到與選取之後,按下〔確定〕按鈕。

圖27  瀏覽備份存檔。

成功載入Acronis備份檔案後,就能夠查看到此備份檔案的建立時間以及採用的備份方式。確認無誤之後,按下〔下一步〕按鈕。如圖28所示,在「復原方法」頁面中,選擇復原整個磁碟和分割區,或是僅復原選擇的檔案和資料夾。本例選擇前者,接著按下〔下一步〕按鈕。

圖28  選擇復原方法。

隨後,在「復原點」頁面中挑選要復原的日期與時間,並按下〔下一步〕按鈕。將來到「復原內容」頁面,如圖29所示,由於先前是將Acronis備份檔案存放在「磁碟2」的位置,因此該磁碟不需要進行復原,而是只要選取整個「磁碟1」的所有分割區。按下〔下一步〕按鈕繼續。

圖29  選擇復原內容。

如圖30所示,在「磁碟1的目標位置」頁面中,如果已為此虛擬機器配置多個虛擬硬碟,正確選擇符合此復原任務所需要的磁碟大小,至於採用的介面為何,則無所謂。若想要顯示所有磁碟與分割區,就將「未配置//不受支援」選項打勾。按下〔下一步〕按鈕,繼續設定。

圖30  指定復原磁碟目標位置。

在「完成」頁面中,可以看到即將進行的復原任務,確認無誤之後按下〔繼續〕。來到「作業進度」頁面中,除了可以看到目前的復原進度與剩餘時間外,還可自行決定是否要勾選「作業完成時重新啟動電腦」或「作業完成時關閉電腦」。如圖31所示,便是在vSphere Client中所檢視到已經成功復原的虛擬機器,只要再繼續完成VMware Tools的安裝,便算大功告成。

圖31  成功復原至虛擬機器。

安裝StarWind V2V Converter

關於P2V與V2V的解決方案,除了有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的免費工具外,還有功能支援更加廣泛的StarWind V2V Converter且同樣是免費,可自行到以下官方網址下載。

‧StarWind V2V Converter下載網址:https://www.starwindsoftware.com/starwind-v2v-converter

StarWind V2V Converter採用VSS的快照技術,有效確保來源主機在移轉過程中資料的遺失、損毀或不一致性的問題。它所支援的來源檔案格式分別有原生(RAW)的.IMG、Hyper-V的.VHD與.VHDX、VMware的.VMDK(thick或thin)、KVM的.QEMU。其中,.IMG檔案可以是來自StarWind Virtual SAN本身或其他虛擬機器相關軟體所建立的。

在P2V的來源主機作業系統支援部分,則僅支援Windows,相容的版本包括用戶端的Windows Vista至Windows 10,以及伺服端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至Windows Server 2016。在公共雲端的來源方面,可支援Microsoft Azure與Amazon Web Services。至於移轉的目標虛擬伺服器,則支援Microsoft Hyper-V Server以及VMware ESXi Server。不過,目前尚不支援連接vCenter Server進行移轉任務。當然,也可以選擇將它移轉成本機的虛擬硬碟檔案,或是移轉至Microsoft Azure以及Amazon Web Services。

StarWind V2V Converter安裝程式只有近40MB大小。如圖32所示,整個安裝過程僅需要設定安裝路徑,以及設定開始選單的資料夾位置即可,安裝所需的空間大約142.2MB。

圖32  設定StarWind V2V Converter。

完成安裝StarWind V2V Converter之後,便可以選擇從開始選單或桌面圖示的點選來開啟它。如圖33所示,在「Select location of image to convert」頁面中,可以查看到它目前所支援的移轉來源,分別有實體主機的磁碟、本機所支援的檔案類型、遠端VMware ESXi 5.5以上主機的虛擬機器或虛擬磁碟、遠端Hyper-V主機的虛擬機器或虛擬磁碟、Azure或AWS雲端上的虛擬機器。

圖33  選擇移轉類型。

移轉Windows實體主機至虛擬機器

接下來,將透過StarWind V2V Converter工具來實作移轉實體的Windows主機至VMware vSphere 7.0架構下。執行之後,在「Select location of image to convert」頁面中選取「P2V」,並按下〔Next〕按鈕。如圖34所示,在「Select physical data to convert」頁面中,可以選擇僅移轉選定的磁碟分割區(Disk Volume)或實體磁碟(Physical Disk),或是移轉整台主機(Entire machine)。

圖34  選擇實體資料類型。

在此必須選取「Physical Disk」設定,才能在下一步的「Select physical disk to convert」頁面中選取整個磁碟的分割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包括存放開機檔案的磁碟分割區,否則若僅選取系統磁碟分割區,或是讓開機磁碟分割區與系統磁碟分割區移轉成兩個獨立的虛擬硬碟,將會導致移轉後的虛擬機器無法正常開機。

在「Select location of destination image」頁面中,選擇「Remote VMware ESXi Server」選項,如圖35所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要移轉至VMware Workstation Pro或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來運行,只要選擇「Local file」選項並將其轉換成VMDK的虛擬硬碟,然後在新增虛擬機器的設定時將它們掛載即可。按下〔Next〕按鈕,繼續下一步設定。

圖35  選擇目標位置。

隨後,在「Enter VMware ESXi Server connection parameters」頁面中,正確輸入連線的IP位址以及帳號密碼,並按下〔Next〕按鈕。如圖36所示,切換至「Select virtual machine to attach image」頁面後,可自行選擇對於移轉的虛擬磁碟所要附加的目標虛擬機器。若是尚未建立適用的虛擬機器,可按下〔Create new virtual machine〕按鈕來建立全新的虛擬機器。

圖36  選擇目標虛擬機器。

在「Configuration ESX virtual machine」頁面中,如圖37所示依序完成新虛擬機器名稱的輸入、選取資料存放區位置、設定CPU數量、設定記憶體大小、選擇Firmware類型、選擇作業系統類型、選擇虛擬機器網路連線。其中在資料存放區位置的部分,如果打算將此虛擬機器部署在vSphere HA的架構下運行,務必選擇叢集共用的資料存放區,設定好了之後,按下〔OK〕按鈕。

圖37  建立新虛擬機器。

在「Select option for VMDK image format」頁面中,如圖38所示則選擇部署於ESXi虛擬硬碟所要採用的格式,分別有自動成長映像(growable image)以及預先配置好空間大小的映像(pre-allocated image)。前者可節省尚未使用的存放空間,後者由於系統不必再計算增長的空間需求,因此可以讓虛擬機器擁有最佳的I/O存取效能。此外,若想要啟用Guest OS中Windows的修復模式,則將「Activate Windows Repair Mode」設定勾選。設定完畢,按下〔Next〕按鈕繼續。

圖38  選擇VMDK映像格式。

在「Set destination file options」頁面中,可以檢視到所選取的資料存放區可用空間,以及此虛擬硬碟需要的存放空間,若發現存放空間不足,也可以在此變更資料存放區。確認無誤之後,按下〔Convert〕按鈕。最後,在「Converting」頁面中,如圖39所示就能夠檢視到整個移轉的進度與步驟。成功完成移轉之後,在vSphere Client的相對ESXi主機節點頁面中,便能夠查看到此虛擬機器並且開始安裝VMware Tools來恢復正式上線運行。若想要繼續移轉其他主機,則按下〔Convert another image〕按鈕。

圖39  完成移轉。

移轉Linux實體主機至虛擬機器

前面曾經介紹過關於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6.2所支援移轉的作業系統,除了Windows系列之外,也支援以Linux為主的作業系統,包括CentOS、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以及Ubuntu。

以Ubuntu為例,就必須先完成SSH服務的設定,也就是透過執行「sudo vi /etc/ssh/sshd_config」命令來開啟設定檔案,然後將其中PermitRootLogin敘述後面的值改為「yes」並保存。最後,執行「sudo /etc/init.d/ssh restart」命令來重新啟動SSH服務,之後便可以開始此主機的移轉操作。

在舊版本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操作介面中,對於遠端Powered on的Linux主機連線設定,僅支援傳統帳密的連線方式,而新版本的6.2介面中,如圖40所示,則增加了採用更加安全的做法,那就是私密金鑰檔案(Private key file)的驗證方式。完成上述任一驗證設定後,按下〔Next〕按鈕。

圖40  設定Linux主機連線。

在「Destination System」頁面中,可以輸入選定的ESXi主機或是vCenter Server的主機位址、管理員帳戶以及密碼。按下〔Next〕按鈕後,切換至「Destination Location」頁面,可以修改預設轉換後的虛擬機器名稱,以及所要置放的資料夾位置,再按下〔Next〕按鈕。

在「Options」頁面中,則可根據實際的轉換需要,修改每一個轉換後的虛擬磁碟大小,以及選取目標主機所連接的資料存放區等進階資源配置設定。按下〔Next〕按鈕後,開始執行移轉任務。

在成功移轉之後,決定是要安裝Ubuntu儲存庫所提供的Open VM Tools,還是掛載安裝VMware Tools所提供的ISO映像,前者安裝的方法對於無桌面的操作環境,只要開啟命令介面並執行「sudo apt install open-vm-tools」命令參數即可

若是針對桌面操作模式的安裝,則執行「sudo apt install open-vm-tools-desktop」命令參數。

結語

無論是P2V還是V2V,一直以來需求都是存在的,但可惜的是VMware並沒有將這項功能以模組化的方式加入到vSphere Client的管理介面中,並且添加更多不同來源類型的支援。畢竟現階段有需要移轉至vSphere私有雲架構中的來源,已經不像早期只有網內的實體主機或虛擬機器而已,而是可能有來自於Microsoft Azure、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Cloud Platform等公共雲端平台。此外,對於各種備份檔案的轉換功能也應該繼續提供,就像早期的vConverter版本對於Symantec LiveState Recovery Image、Acronis True Image Backup的支援一樣,且應該再增加更多不同備份檔案的支援才對。

除了需要有更廣泛的來源類型支援之外,建議最好能夠在行動版本的vSphere Client App介面中,提供可直接透過拖曳的方式來完成虛擬機器的轉換,換句話說,它必須能夠同時連接及監看不同來源主機的基本狀態,並且根據AI的分析結果主動提供最佳的移轉途徑與時間。

<本文作者:顧武雄,Microsoft MVP 2004-2016、MCITP與MCTS認證專家、台灣微軟Technet、TechDays、Webcast、MVA特約資深顧問講師、VMware vExpert 2016-217、IBM Unified Communications/Notes/Domino/Connections Certified。>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