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世界社群網格(World Community Grid,WCG)自2004年11月成立以來,共集結全球超過100萬台電腦加入,推動網格運算的各項公益研究計畫。同時,為找出全球糧荒解決之道,IBM宣布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共同合作,投入「世界稻米營養工程」新研究計畫,希冀開發出能增加榖物收成的方式,並找出更優生的稻米品種。
世界社群網格是全球最大的公益網格運算平台,由IBM建構、管理及執行,並號召全球電腦使用者獻出個人電腦閒置時間,集結全球的運算資源,協助科學家更快完成研究。每星期都有數以千計的熱心人士登記加入網格,至今已有超過38萬名來自200多個國家的登記者,參與連線的電腦突破100萬台,運算能力達167 teraflops(即每秒可進行167萬億次浮點運算),更是運算速度相當於全球前三位的虛擬超級電腦。
近四年來世界社群網格的研究項目在登革熱新藥計畫、非洲氣候變遷模型計畫、協助戰勝癌症計畫、愛滋新藥研發計畫、人體蛋白質折疊研究計畫、治療肌肉萎縮症、基因比對計畫等研究,獲得顯著的進展。
「世界稻米營養工程」研究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200萬美元創始經費,預計研究成果將減少未來氣候變化對於產米國家收成的影響,因為農民將懂得快速找到優生的禾苗進行水稻雜交,以栽培更能抵抗氣候變化規律的「超級水稻(super hybrids)」;此外,該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效益,就是可將3D模組程式過程中所運算的數據,同時應用於改善其它穀類植物,例如玉米、小麥及大麥。
台灣IBM公司企業公民部經理李立芬說明:「任何人只需備有電腦和上網裝置,便可參與世界社群網格的善舉。」目前以台灣為識別加入的成員已有2,000多名,超過9,000台設備連線,至今更貢獻出1,600餘年的運算時間,呈報193萬個結果,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可呈報近1,500個結果。台灣IBM公司約有1/3的員工加入。
繼玉山銀行、國立成功大學後,師大附中甫成為全球第388位、台灣第三位加入世界社群網格的夥伴,師大附中資訊中心主任李啟龍表示,在學校宣傳世界社群網格時,大家反應非常熱絡,不僅在學校所使用的電腦註冊,連學生及教職員的自家電腦都紛紛投入計畫;此外,台灣多個社群團體如洋幫辦或今年加入的小黑俱樂部等,都熱烈地響應電腦行善的全球公益活動。
李立芬強調,期望未來除了有更多的個人、學校企業或團體加入外,也非常歡迎台灣研究計畫能遞交申請在世界社群網格上執行,讓全世界的力量,加速台灣研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