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k Point Software發布《製造業安全報告》,揭示製造業所面臨的資安挑戰。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七月,全球製造業每個組織平均每週遭受1,585次攻擊,較去年同期增加30%,其中台灣更以平均每週高達5,100次成為攻擊熱區。整體而言,勒索軟體仍為製造業面臨的主要威脅,然供應鏈互聯性放大了攻擊的連鎖效應,進一步擴大產業風險。
同時,因製造業保有較少的客戶重要資料及客戶群較集中,加密型勒索軟體成為主要攻擊類型。在此趨勢下,製造業安全成為對營收、企業韌性與聲譽帶來直接影響的核心商業風險,除實質經濟損失外,相關連鎖效應亦將帶來諸多長遠影響,如客戶信任流失、違背合約、創新計畫延遲以及監管審查加劇等。
此外,國家支持的駭客組織將製造業作為攻擊重點,竊取智慧財產並進行策略性破壞,過去兩年間,無人機藍圖、先進汽車設計及國防相關技術均曾遭竊,與能源、國防及關鍵基礎設施供應鏈相關的製造商亦成為攻擊目標。這些行動帶來的影響將不僅止於立即損失,智慧財產被竊可能在多年內削弱競爭優勢,生產中斷則可能衝擊整體經濟與關鍵供應鏈,使製造業安全已不僅是技術問題,更為國家級重要議題。
- 建構營運韌性:將停機視為高階層級的重大風險,確保業務連續性計畫經過測試,能在數小時內恢復,而非耗時數週。
- 保護供應鏈:在與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之間實施網路安全標準,要求對存取點和第三方風險保持可視性。
- 保障智慧財產權:針對製造業的網路威脅已非隨機事件,而是蓄意策畫的戰略性攻擊,且往往涉及地緣政治因素。因此,企業應投資於情資導向的防禦體系與危機溝通策略,並將智慧財產權視為國家級攻擊者的首要目標,投資於加強監控、進階偵測以及資料外洩防護。
- 投資主動防禦:超越合規要求,採取預防優先策略,在風險萌芽階段就降低業務中斷的可能性。
對製造業而言,網路威脅的規模與影響持續升高,企業採取有效策略不僅能抵禦當前攻擊,也有助於打造長期競爭優勢,在這個以運行時間、信任與創新能力決定市場地位的產業中,企業韌性已成為關鍵差異化指標。
2025 年十大受攻擊國家平均每週網路攻擊統計。
下載完整的製造業安全報告,探索更多數據、趨勢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