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即服務 升級 資料移轉 資安

技術轉型遷移資料免痛苦

2024-09-27
大多數企業在評估系統或資料移轉時,常將最後決定權交給採購部門,但採購團隊可能不瞭解基礎架構管理的複雜性,也不清楚如何衡量總體成本,而僅根據採購的成本作為標準而非長期使用的營運成本,使企業後續在搬遷過程中常因成本與技術等因素,產生搬遷中斷、延宕,甚至造成未來3到5年後又須重新搬遷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AI帶來資料增長與技術更新,以及企業因組織調整而面臨系統整合的問題,致使企業當前的儲存設備與系統常面臨資料搬遷的需求。在考量資料移轉與儲存時,企業必須同時考量編列前期的建置成本與後續的營運費用。根據IDC去年第四季發布的Cloud Pulse調查,發現有54%的IT預算編列在維護現有IT系統和應用程式,而不是用於支援業務創新的新項目。顯然,現今企業面臨技術搬遷需求,卻存在高昂的實施成本與現有IT預算限制企業創新的兩大難題。

大多數企業在評估系統或資料移轉時,常將最後決定權交給採購部門,但採購團隊可能不瞭解基礎架構管理的複雜性,也不清楚如何衡量總體成本,而僅根據採購的成本作為標準而非長期使用的營運成本,使企業後續在搬遷過程中常因成本與技術等因素,產生搬遷中斷、延宕,甚至造成未來3到5年後又須重新搬遷的狀況。此外,搬遷過程還可能產生資料安全的疑慮,或是資料移轉不完全使新舊資料架構同時耗能的高成本代價,這些都是企業難以承擔的龐大風險。

若要避免上述的風險與困境,企業不能僅依靠採購成本來決定複雜的IT規劃,更要考量到長期的營運以減少因系統變更帶來的風險,採用一套可持續升級不中斷的解決方案便是一種不錯的做法。利用「儲存即服務」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會適時更換儲存陣列的元件,並且有服務等級協議的保證,可為企業提供管理的服務並承擔部分風險,使企業不再被預算綑綁以安心進行業務的創新,協助企業在預算壓力與永無止境的資料儲存議題之間取得平衡。除了降低風險、無須移轉外,其他附帶的優勢還包含減少電子廢棄物、提高企業靈活度,以及確保資產高效率應用,這些都是現今企業採用AI技術與達成ESG目標的必要條件。

近來許多企業也喜愛採用混合雲的資料儲存架構,因為公有雲可讓IT團隊不需擔心日常的營運及移轉;然而,公有雲環境必須隨用量遞增而支付高額成本的特性,卻逐漸成為企業的負擔。事實上,企業只要與值得信賴的資料儲存供應商合作,選擇具有簡易性及彈性的部署與配置,做好基礎架構資產的生命週期管理評估,長期下來,使用地端儲存的成本可低於使用公有雲。 

隨著AI應用的浪潮興起,企業對於技術的建置不應只單考量初期的採購成本,而是要看整個生命週期的持有成本,規劃長期的策略,採用具持續性、不中斷的儲存即服務方案,以應對資料急劇增長的未來,跟上產業趨勢,為長期的業務成功打好地基。

<本文作者:周正平現為Pure Storage 台灣區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