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治理到AI營運,從IT架構現代化到建置混合雲環境,網路安全到永續符規等,在一連串受AI技術驅動的轉型中,我們揮別了2024年。
當生成式AI朝向更有智慧、自主性更高的Agentic AI發展,如何在2025年與AI共贏?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IBV)建議企業採取以下五項行動。
行動1:Agentic AI 驅動新一波轉型;企業當務之急是培養具備AI相關技能的員工
2024年IBM全球CEO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47%)的高階主管認為其員工應用AI的知識與能力不足;估計需要取得AI新技能的工作者約佔全球勞動力的三分之一,相當於10億人口。然而,目前僅有兩成(22%) 的企業將AI列為員工教育訓練的必修課。
行動2:避免繼續高築「技術債」
高達近八成(77%)的企業希望藉由建置生成式AI應用,加速取得競爭優勢;但僅有25%的企業其現行IT架構足以支持全企業的AI應用。在AI開發應用上採取「短打」策略,也許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短線操作」卻可能讓企業的技術債居高不下。IBM顧問提醒,企業投身AI轉型,必須同時妥善興建IT基礎工程,維穩IT架構。例如採行基於雲的混合設計,不僅可獲得三倍的投資報酬率,更可以避免技術債台繼續高築。
行動3:AI應用因地制宜
地理定位行銷是數位行銷的重要手法之一;「地點」對AI應用的發展也舉足輕重。2024年,近九成(86%)的企業表示營運選址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最大,67%的企業也表示會隨著營運地點調整AI應用內容。這兩個數字在今年預期還會繼續攀升;因為「地點」不僅代表AI人才庫的質與量、數據與其生態系、IT架構的成熟與韌性,AI應用更受到當地市場環境、消費者行為、政策與法規的交互影響。
行動4:採開放模式與敏捷開發,讓生成式AI創新「自給自足」
企業積極導入生成式AI的結果之一,是IT預算超支;甚至「排擠」了其他必要的IT支出。調查顯示,僅有18%的生成式AI投資屬於新增經費。在生成式AI技術尚無法自證能夠持續創造投資效益之際,建議企業採用開放創新模式與敏捷開發,搭配基於實證的決策流程,將有限的企業資源,聚焦於有機會產生最大效益的生成式AI專案。
行動5:除了AI產品與服務創新,更專注於建立AI商業模式
創新商業模式是全球CEO們咸認自己與企業未來三年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滿足客戶需求的最好方式是採取「聯合作戰」—透過開放的商業模式,整合、串連企業內外部的能力、專業與資源,提升創新能量,提供最佳體驗。
<本文作者:李正屹現為台灣IBM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