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Flexera發佈了Flexera 2020 State of the Cloud調查,這項調查報告將雲端的成熟度分為4個等級,有一半以上的受訪企業都屬於重度用戶,平均使用3.4個公有雲以及3.9個私有雲;九成以上的企業已處於多雲的環境。
或許不少人覺得Flexera這家公司非常陌生,但一提到軟體打包工具InstallShield就會備感熟悉。沒錯,這家被Gartner評比為雲管理平台領導廠商,便是30年前開發InstallShield的公司。2017年Flexera收購了BDNA和Technopedia,由於後者是全球最大的IT資產資料儲存庫,因此IT資源優化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業務,2018年再收購雲端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RightScale,從此正式跨足到多雲管理平台市場。也因為Flexera具有這樣的背景,熟悉各家軟體授權的方式,因此在雲端成本管控上更如魚得水。而在台灣,精誠也於2019年開始代理Flexera的雲管理平台,並且在台推展。
Flexera雲管理平台主要可以分為六個工具,包含自助服務、雲端管理、成本優化、編排(Orchestration)、存取控管以及針對合規/安全/治理的政策。而每個工具都有其角色,精誠資訊資訊管理技術服務處技術經理仲林解釋,以往需求單位若需要IT資源環境,流程上必須填寫很多申請單,然後再把伺服器採購回來,有了自助服務之後,只需要點選幾個按鍵,就可以輕鬆產生所需環境。而雲端管理,則能提供所有雲端資源的可見性,包含運算、儲存以及網路,並且自動化與維運。在費用的管控方面,Optima是一個成本優化的工具,可以用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因為在雲端,只要伺服器一啟用,即使不運行也會一直計費,Optima可以結合計費的資料與詳細的使用狀況,讓企業全面瞭解成本,而且會將雲的成本認列到適當的成本中心或團隊,同時為組織的每個部門提供量身訂製的報告。
Orchestration引擎可以自動地執行跨多個雲端服務之間的協作,並且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確保正常運行;而Access Control則是提供存取控管,當企業處於多雲環境,一定會有身份認證的機制,理論上,內部與雲端之間的存取應該勾稽在一起,而不是另外建一套存取機制或者是另外設一套帳號密碼。最後是政策,例如可對閒置和未充分使用的資源採取自動措施或是藉由策略來避免安全漏洞等等。
半數企業重度使用 多雲挑戰遍及多面向
延續RightScale多年調查雲端使用狀態的傳統,去年(2020)Flexera也發佈了Flexera 2020 State of the Cloud調查,這項調查報告將雲端的成熟度分為4個等級,有一半以上的受訪企業都屬於重度用戶,平均使用3.4個公有雲以及3.9個私有雲;九成以上的企業已處於多雲的環境;在雲端的使用上,有5成以上的企業會基於不同的應用而部署到不同的雲端,而4成以上的企業則會在雲端之間將資料進行整合,另外也有利用雲端建置災難備援或者是Failover的機制。
在公有雲的支出方面,不管是大型的公司還是中小型企業每年的支出至少超出60萬美元,絕大多數都是在120萬美元以上;針對多雲管理工具的使用狀況,不論是在成本、安全、管理平台或是治理工具,約莫只有三成左右的企業使用;另外,因為COVID-19的關係,大部分的企業都打算加速採用雲端。
在使用雲端之後,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包含資安(81%)、雲端服務的成本支出管理(79%)、治理(77%)、缺乏支援或是缺乏專家(77%)、法規遵循的議題(74%)以及當使用IaaS或者是PaaS服務時,如何對軟體授權進行管理(73%)。此外,也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多雲遷移是一項大挑戰。
綜觀這份報告,精誠資訊資訊管理技術服務處協理黃華昌認為,多雲運用趨勢固然不變,但不同產業對於多雲的考量有所不同,這份調查報告中,回應的產業以軟體與科技服務公司佔多數,而金融服務、健康醫療以及政府單位佔的比例較小,某個程度也反映了對於這些產業來說,雲端資安的議題仍然佔了很大的考量。另外,對於公有雲支出所投入的成本方面,從台灣市場來看,能夠達到雲端規模能夠達到60萬到120萬美元的企業並不多,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也顯示出雲端支出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執行多雲管理才比較有意義。
他提到,這份調查報告也觀察到,愈來愈多的企業願意將核心資料上雲,包含企業財務資料、客戶資料、訂單資料,當然一些較不重要的資料,像是物聯網或者是邊緣資料更會優先選擇存放在雲端。這個趨勢不僅是台灣如此,全球企業也是如此。但是在雲端支出當中,軟體支出的挑戰在於現今軟體授權的計價方式都非常複雜,對企業而言,完全瞭解軟體授權方式也是一大難題,不過這也是雲端管理平台能夠協助企業客戶的地方。Flexera原本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軟體資材資料庫供應廠商,軟體授權優化是其強項,也因此Flexera雲端管理平台在協助企業節省軟體採購成本可以做得非常到位。
擬定企業雲端策略成關鍵
隨著愈來愈多的企業把雲端視為優先,擬定適合企業的雲端策略也至關重要,黃華昌分享了一些思考的面向與想法可供參考。他認為企業應該要釐清應用程式的性質是單一還是需要橫向擴展,其次,雲端之間的資料整合方式也是企業應用須優先考量的地方。例如工作負載是否能夠跨雲?當工作負載變大時,雲端是否有足夠的乘載能力來臨時增加資源?另外,也要考量安全性以及Failover/DR機制,企業能夠承受到什麼等級風險。
「對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優勢也要有所了解,而且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被單一的供應商給鎖住。」黃華昌指出,大部份的企業使用公有雲時並不會只限單一供應商,而是AWS搭配Azure或是AWS搭配GCP,所謂的避免被鎖定,就代表這些服務能夠很容易地在各個不同的雲中進行移轉,當然這個涉及技術問題,如果光靠企業自己動手想要從Google移轉到AWS,其實深具挑戰,但是雲端管理平台能夠簡化難度,一鍵就協助企業做好所有的事情。
「當然這得事先在多雲管理平台中定義好模板,」仲林補充說明,就技術來看,工作負載跨雲遷移雖然可行,但並非那麼無痛,前置作業要做到一些設定與配置才行。多雲管理平台能夠協助的是透過Template來做到自動化,假設過往企業跨雲遷移需要二天的時間,透過模板自動化執行,很可能只要半天即可。另外,跨雲遷移與資料的串接整合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對此企業在擬定策略時也要有所考量,目前原廠或精誠這類的高階代理商也都可以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來協助企業規劃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