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mai 萬物連網 IoT 物聯網 網路

物聯網三大陣營蓄勢待發 端賴網際網路撐起IoT

2015-06-11
自1980年代初以來,網際網路已經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及玩樂的方式。而2014年起的新興趨勢,即為裝置之間不經由人類即可相互溝通,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上的資料增長速度,以及對工業及經濟所帶來的顯著影響,這就是「萬物連網」時代。
物聯網(IoT)即為Internet of Things的縮寫,是一種裝置與人群互連的網路。一旦連結,裝置間就能夠彼此傳輸資料,進而分析資料,並從遠端遙控裝置。物聯網裝置之間也可以彼此直接互動,無須人為的干涉操作。Cisco預測,在2015年時約有250億個裝置連網,而在2020年會增至500億個。Gartner則估計,至2020年底,物聯網所帶來的總經濟價值將達到1.9兆美元。

▲近來不斷蓬勃推出的穿戴式裝置,在物聯網領域備受矚目。圖為可監測心率、追蹤睡眠及運動狀態的ASUS VivoWatch。(資料來源:Asus)
物聯網概念並不深奧。隨著科技進步,過往未連結至網際網路的物品開始連網,進而彼此溝通。這裡所謂的物品,包括已內嵌電腦的裝置,以及雖未內嵌電腦卻搭載了「無線標籤」因而得以與網路上其他物品通訊的裝置。有些人把物聯網與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訊畫上等號,但物聯網是比M2M更大的概念,其主要的焦點就是裝置與機器在無人為干預下的自動溝通。

目前物聯網可分為三大陣營。第一個陣營是「無線標籤」。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辨識中心共同創辦人Kevin Ashton於1999年首次提出物聯網,他同時也是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的大師。此學派的人相信,物聯網從無線標籤技術應運而生,因為他們要排除人為干預操作,故強力傾向尋求物聯網。

第二個陣營是「嵌入式電腦」。很多裝置皆已內建電腦,其形式多樣,從汽車到智慧家電,其中大部分已經藉由連結到網際網路而提升價值。當討論到物聯網時,這些強調架構者皆試圖以IPv6作為主軸。

第三個則是「穿戴式裝置」。穿戴式運算近來在市場上備受矚目,雖然這些穿戴式產品能被歸類於嵌入式電腦,此陣營因其預期對經濟巨大影響而顯得特別突出。強調穿戴式裝置的人,則較傾向從消費者為核心的體驗來探索物聯網。

當看待物聯網的角度不同,物聯網的意義也不同。物聯網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重要的是,無數裝置彼此通訊,無論有無人為操作。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大的資訊量將湧入網際網路。在這個「超高速連結」的世界,快速、安全且穩定的傳輸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網際網路本質上是壅塞、性能不穩且缺乏安全性,從來沒有任何封包可被保證一路順風。愈來愈多事業正期盼仰仗物聯網來獲致發展,但究竟物聯網將為各種產業帶來何種衝擊,以及企業想從物聯網獲利所需的條件,仍有待持續密切觀察。

(本文作者現任Akamai日本暨亞太地區產品行銷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