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微軟的研究,預估亞太地區未來三年採用雲端的比例將出現46.9 %的成長,並提到在接下來的十年,資料量每年會以40%的幅度成長,而亞太地區的2015年IT支出僅上升6個百分點,投資的增加勢在必行。
今日許多企業領導者所面對的挑戰,在於得要了解究竟哪種類型的雲端解決方案最適合自己的組織,因為這是無法一體適用的。
在公有雲運算中,營運和管理的部份或全部是由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所負責。公有雲提供一些好處,像是低成本和擴充性。對於需處理大量資料,或是沒有資源管理自有基礎設施的公司而言,公有雲是非常有用的。然而,公有雲的安全容易招致疑慮,此外,實質儲存資料的處所位於何地,也會有法規監管的問題。因此公有雲通常被認為主要適用於非敏感性的資料或應用。
另一方面,私有雲則能提供許多不同的好處。私有雲模式的基礎,在於資料中心是由企業用戶自行擁有並維運,因此能夠根據自身條件來針對未來需求創建虛擬化IT基礎設施,保有雲端應用的彈性和擴充性。然而,私有雲需要企業本身擁有IT團隊及充足資源,對於小型公司而言就不切實際。
私有及公有雲各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缺點,而許多公司可能需要它們兩者的元素。因此,第三種選擇—混合雲(Hybrid Cloud)日漸受到歡迎,因為它融合了公有和私有雲的特質,讓企業能以最佳方式來利用這兩種雲端架構。
隨著小型企業逐漸成熟,正確的雲端解決方案有助於確保成本只降不升。企業必須釐清長期和短期目標,並在可運用的資源之間達到平衡。在首次投資或升級現有設備之前,有一些重要考量是企業必須好好思考的。
首先是資源和技術。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就是,企業是否擁有可以有效實現混合雲的資源?混合雲不只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資源,而且還要有同時懂得公有及私有架構的專職人員,如此才能有效管理。
其次是可靠性,畢竟資料是企業的命脈,必須考慮如何部署可靠的雲端架構,讓重要的應用和資料不出差錯。IT的心態轉變也很重要,企業的IT 團隊必須轉為服務導向,而非維持傳統的硬體設備導向思考方式。
當然,安全性更是關鍵。基本上,安全措施必須在威脅發生的可能性、安全受損的傷害、以及實施對策的成本之間求取平衡。為了要避免讓企業的資料暴露於風險下,同時還要保持低成本,則須找到一個中間地帶,並定義什麼資料需放在私有雲,以及什麼資料需放在公有雲。最重要的是要嚴格審核公有雲供應商,因為與資料有關的隱私和安全議題會影響資料實體儲存的地點。
謹記這些,小型企業不應該急著徹底修改其現有的基礎設施,並一下就跳至雲端。一個深思熟慮的策略通常需要時間,並要了解企業現在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五到十年要到達什麼地方。這在引導雲端投資水準方面應扮演重要角色。資訊爆炸不會消失,但是雲端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企業能在這個競技場中與各種規模的企業相抗衡,並提供真正的競爭優勢。
(本文作者現任Brocade台灣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