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長年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除了致力於提供高效節能技術,鎖定資料中心最耗電的散熱、電源及不斷電系統(UPS)等三大面向,協助企業打造綠色資料中心之外,也針對再生能源間歇性的特性,提供一站式儲能解決方案,包含規劃初期的模擬預測工具、功率調節系統(PCS)、電池儲能系統(BESS)、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軟體(EMS)等,來滿足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
以「環保、節能、愛地球」為經營使命的台達,長年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除了已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承諾全球所有據點將於203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總目標之外,也致力於提供高效節能技術,鎖定資料中心最耗電的散熱、電源及不斷電系統(UPS)等三大面向,協助企業打造綠色資料中心。而針對再生能源間歇性的特性,台達也以電子與電池技術為核心,提供具備軟硬體研發、生產製造、品管、系統整合與驗證能力的一站式儲能解決方案,包含規劃初期的模擬預測工具、功率調節系統(PCS)、電池儲能系統(BESS)、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軟體(EMS)等,來滿足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
去年台達協助金門夏興電廠建置台電最大儲能系統,遇到緊急需要備用電源時,200毫秒(ms)內即可瞬時供電,平時則擔負起調節電網頻率及再生能源的任務,提升供電穩定性。這座儲能系統採用了兩台1MW電網級功率調節系統(PCS)所組成的PCS貨櫃、總儲電容量達到1MWh的40呎鋰電池儲能貨櫃(BESS)、自主開發的儲能管理系統(BEMS)及其他周邊的升壓變壓器等各式電力裝置,協助金門夏興電廠克服用電需求與系統可靠度的挑戰。
綜合配置效益最佳化
甫於今年施行的用電大戶條款優先規範了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之用電大戶,須於5年內(2025年)設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首波用電大戶約有300多家企業、500個電號,可藉由4種履行作法,包含購置再生能源設備、購買綠電及憑證、設置儲能設備,以及繳納代金。
台達電子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暨SEMI智慧儲能委員會共同主席艾祖華指出,「實務上,企業並不會單純只選用一種方式,而是採取多種方式來取得再生能源,如果距離夠近,企業可以綠電直供或是透過台電的電網購買其他業者的綠電,像是台積電購買沃旭能源(Ørsted)便是透過台電的電網。」他進一步解釋,一般綠電是尖峰抵尖峰,半尖峰抵半尖峰,但遇到周六半尖峰時段,企業不上班,基本上就沒有辦法抵掉,因此,不少企業在購買綠電之外,還是需要加購部份的儲能系統,一方面可以儲能作為義務量,二方面也可以作為平常日間能源的調控,將周六儲存的電力留到周間再來使用。不少企業現今正在綜合評估配置方案,以確保最經濟,綜效也能最佳化。
值得留意的是,不斷電系統與儲能設備雖然同樣都是為了因應電力不穩而設計,但兩者的架構並不相同,艾祖華解釋,一般用於資料中心的不斷電系統採串聯形式,主要是提供負載端的供電,當前端系統有問題時,會直接將前端的系統中斷,然後由電池供電。而功率調節系統則是併在電網上,用來調控電網的電力,主要是以電網側為主。
簡單地說,傳統不斷電系統的兩邊分別串接了電網與負載,而功率調節系統的進、出接口則都是在電網側,因為架構的不同,前者專注於後端負載,可因應突然的電力中斷,而後者除了緊急備援用電外,也可解決再生能源不穩定,因頻率過低而造成的低頻跳電問題,同時還可以儲存再生能源,用於削峰填谷。目前台達也正在研發一款既能因應電力不穩,又能支援負載的系統,可以符合用電大戶未來的義務量,適用於各個產業應用,預計年底就可以推出市場。
沉浸式冷卻成未來發展趨勢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正在影響全球,台灣在5、6月也分別經歷缺電與缺水的挑戰,為了減緩氣候暖化,世界各國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除了引進再生能源之外,節能也是企業亟需側重的課題,尤其資料中心的能耗不斷攀升,勢必需要透過一些新技術或手法來降低電力的消耗。例如,美國有些大型雲端服務業者會把設備的AC電壓提高,從原先的480V提高到600V,這樣的變更基本上可以節省1%的電力。
台達資通訊電源方案事業部業務經理暨台灣智慧能源產業協會理事長林士基觀察,以台灣的資料中心規模來看,一般中大型資料中心,特別是在IC設計或製造業常見用電量MW等級以上,對於節電最為有感,也更願意投資在節能的技術與建置上。「常見的手法是採用高密度設計,當資料中心的空間愈小,基本的耗電相對就會減少。另外,也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願意採用新冷卻空調技術,像是沉浸式冷卻在近期的詢問度便很高。」他提到,這類型的冷卻空調系統對於降低PUE有明顯的成效,而且伺服器的密度也能更高,可大幅降低資料中心的碳足跡。
「缺點是冷卻液因為是採用特殊的不導電液體,基本上都要購買到一定的液體量才能讓伺服器完全沉浸在其中,因此初期的投資成本就會比較高昂,另外也要搭配新的配電手法。」儘管如此,林士基認為,液冷技術(Liquid Cooling)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能源取得不易、建築用地空間以及企業競爭力的考量下,很可能成為下世代資料中心優先考量的作法。
儲能系統需視場景應用
針對無預期的停電,如何確保電力不中斷也是企業關心的課題,除了不斷電系統之外,自然冷卻(Free Cooling)也可以有所幫助。儘管台灣夏天確實並不適合使用Free Cooling,因空氣太過潮濕且溫度也太高,然而在特殊情況下仍然有一定效益。
他提到,倘若企業原先並沒有準備足夠的備援電力支撐空調運作,至少可以用自然冷卻來換氣,撐過停電的時間。「30多度的氣溫總比機房內40多度的熱通道要來得低,至少用換氣的概念讓伺服器不致熱當,當然這要取決於不斷電系統的電力是不是足夠讓伺服器本身可以撐過停電的時間,也涉及到整體用電量的評估,但如果整棟大樓完全停止空調,Free Cooling至少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
至於儲能系統是否能夠協助解決負載電力中斷的問題,林士基並不排除其可能性,然而他也強調,再生能源與資料中心並不盡然有絕對的關係,原因在於,企業並不太可能自建綠電完全提供給資料中心使用,舉例而言,一座10MW的資料中心可能只有200~300坪,但是如果要做到全部綠電,額外的土地面積就需要非常大,就效益來看,並不是一個好的選項。「同樣地,儲能系統確實能用於削峰填谷,但應用在資料中心,仍有契約容量的疑慮,一般人都認為資料中心晚上會較為閒置,但如果是大型的資料中心,日間與夜間用電量其實非常平穩,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若是選擇在夜間充電,很有可能需要提高契約容量,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