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2019年收購紅帽之後,便積極將Red Hat OpenShift整合至產品線中,以協助企業打造開放、靈活的混合多雲環境。藉由以Red Hat Openshift開放平台作為底層基礎,應用程式將能在內部傳統機房、私有雲、公有雲或是整合式一體機等任何環境中部署,實現一次構建、隨處部署的願景。
看重紅帽(Red Hat)開放的混合雲技術,IBM在2019年收購紅帽之後,便積極將Red Hat OpenShift整合至產品線中,以協助企業打造開放、靈活的混合多雲環境。藉由Red Hat Openshift開放平台作為底層基礎,應用程式將能在內部傳統機房、私有雲、公有雲或是整合式一體機等任何環境中部署,實現一次構建、隨處部署的願景。而在多雲管理上,IBM則有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來提高跨雲基礎架構的透明度,提供一致的安全性和治理策略以及自動化應用程式。
台灣IBM技術長莊士逸指出,企業轉向數位化發展已行之多年,從早期的電子化、導入ERP至現今熱門的金融科技、工業4.0,多數企業其實一路走來,始終面臨傳統舊有系統如何轉型的挑戰,「儘管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嘗試上雲,但是依據調查,企業上雲旅程才剛開始,現今只有20%的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換言之,企業內部依然存在許多舊有系統,而且挑戰依然嚴峻。」
科技力是至要關鍵
根據451 Research調查(Digital Pulse Workloads & key Projects Survey,2020),企業為了更彈性敏捷地因應需求,IT資金的配置將發生一些改變,傳統舊式系統的支出會慢慢降低,從38%降到15%,但對雲端化的投資,不管是私有雲、或者是公有雲上的配比,都將跟著新的應用發展慢慢提高,私有雲從原本的28%增長到35%,而公有雲、雲應用軟體服務或者是公有專屬雲,則從34%增長到47%。
「從這項調查並不難想見,混合多雲已成為現在進行式,不過企業也正經歷著一段非常辛苦的過程,」他提到,許多台灣企業一直很想進行核心的數位轉型,但首先就面臨人員技能挑戰,企業必須提升現有人員的技能或者是成立一個新的部門招聘新的人才,由這些人來協助企業組織因應轉型的新需求,因為科技力在數位轉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業不應該為了雲而雲,但混合多雲確實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舉例來說,低成本確實是其中一個效益,另外也能提升敏捷度以及速度。但是除此之外,企業還能把價值放大,善用每朵雲的優點或是一些雲端服務的彈性,便能讓企業架構為更多的研發創新帶來更多的價值。最後是在數位體驗/使用者方面,在多雲環境下,透過不同的搭配組合,其實能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感受。」
多雲管理非單面向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多雲環境的對象可分為四個族群,一是IT的終端使用者,其二是開發人員,第三是IT人員,最後則是管理階層CIO或者是CFO,每一個族群對於多雲的看法、體驗以及想法都不同,舉例而言,開發人員希望能更敏捷地開發以加速上市時程,而CIO或CFO管理階層則是從治理的角度來看待多雲的運用與管理,因此,在多雲管理的特性需求上,切入點便會不同。
莊士逸舉例,終端使用者關切的是可用性與可靠度,並不在乎IT的資源位於何處,對於他們來說,想用的時候能用才重要,因此IT部門必須要確保有資源能夠提供使用,而且7×24小時不中斷運轉。要實現這個使用需求,IT部門就要從高可用度來思考,佈建一個符合使用者SLA的環境,例如把應用服務佈建在三個不同的雲環境,以便萬一有任何一朵雲出現狀況,其他的雲能夠接手運行。
「換言之,使用多雲並不應該依賴在某一個特定的雲端業者身上,而這也是為何IBM認為多雲應該包含了Open(開放的技術)、Hybrid(混合管理的容易度)、多雲(Multi)環境、雲端(Cloud)的技術底層以及人工智慧(AI)。」他提到,不管是未來雲端運算的發展,甚或是IBM認為的下世代的雲端運算很可能走入天空運算(Sky Computing),開放的技術將非常關鍵,亦即在選擇技術上,最好是開源技術。而所謂的開放是基於開放平台下的開源技術,而且有企業等級的支援。
隨著多雲將成為未來的主軸,如何把傳統環境、公有雲、私有雲以及專屬的公有雲全部納管在一個平台上也非常重要。此外,未來二年內,企業可能會使用到5個以上的雲,要能運用開放的技術,達成建置一次即可部署在任何地方。如果不能做到這點,而是必須建置很多次以部署在不同的雲端,就不符合對多雲的期待。
另外,支援創新與技術洞察也非常關鍵。莊士逸強調,光是公有雲、私有雲、虛擬環境、裸機等配套組合至少就有七種以上,也足以想見,混合多雲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環境,想要實現建置一次就可以部署在任何地方,勢必會涉及到容器技術與微服務架構,以便做到多雲的快速部署,而這也是現今普遍採用的手法,IBM可以提供產業專業知識,藉由Garage方法來進行新的數位化應用發展與梳理,而且除了技術應用底層之外,也能透過顧問服務以及應用程式團隊來輔導企業,協助規劃、部署與轉型。
由小而大逐步實踐 由簡單開始
近期,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針對全球高階主管發表一份「COVID-19與企業的未來」調查報告,內容發現,近60%的受訪機構表示受疫情影響,已加快其數位轉型的步調,企業領導者越來越倚賴科技來完成企業營運的關鍵型任務。對此,他建議,企業在運用多雲部署時,應該要先從簡單開始,「公有雲部署的關鍵在於企業並不知道所運用的技術,是否能夠很成功地進行跨雲部署,先以簡單的應用程式進行試接,才能確保在基礎的底層中不會被任何一個公有雲業者綁定,如此才有辦法實現跨雲部署。」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企業發現,在雲端上使用的功能要愈簡單愈好,若是採用了一些很花俏的功能,很可能就必須一生一世共處,因為用的愈深表示依賴度愈高,倘若未來想要從雲端遷移回到地端時,負擔將會很大。
「簡單工作負載的測試之後,確定沒有問題,便能再用一個中大型的規模,慢慢橫向擴展。當然,在此之前,企業應該要思考適切的投資策略以及應用場景,並不是全然地冒進,例如有些企業會打算先把私有雲建好,在內部先建起容器與微服務架構後再與公有雲進行試接,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莊士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