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轉型浪潮下,消費者使用金融服務的方式產生快速的變化,也因此成為推動銀行與金融服務革命的主要動力,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更成為金融產業關注焦點;今年七月,金管會宣布「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即將上路。
隨著資料的開放,銀行的界線將變得模糊,相較於傳統提供金融服務的單位,開放銀行將共享大數據,並藉由串接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的AI等先進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創新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加速打造有利於金融科技等業者發展的環境,解放資料潛在價值。
客戶與金融資料是所有金融機構的命脈,而混合多雲環境的採納可以兼具公有雲的彈性和私有雲的安全性,成為有效運用和優化這些資料的必要工具。混合多雲效益將改變金融服務業的競爭規則:
1.優化成本、資料移轉與工作負荷:銀行永遠無法預測客戶對新服務的使用與需求,那些僅採用地端儲存與資料管理方案的銀行,如果遇到大量客戶同時登入時,小則面臨延緩客戶服務的抱怨,大則遭遇伺服器癱瘓的風險,嚴重傷害整體品牌體驗。藉由部署混合多雲環境,金融機構可以視需要向上或向下延展,提供服務的立即性和長期彈性,才能適應經常性變化的業務需求。除此之外,混合多雲有助於優化技術投資,朝向以使用量付費(pay-as-you-go)的營運模式,並達到更細緻的支出管控。
2. 強化安全、治理與復原彈性:面對瞬息萬變的安全威脅,金融服務業者除了運用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安全方案共同分擔安全責任外,混合多雲環境讓銀行可以藉由AI快速辨識和減緩網路安全威脅。雲端運算也有助於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符合多重管轄權之下的資料法規遵循與隱私要求,這對於需要執行跨國交易的金融業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以NetApp資料法規遵循方案為例,它可以協助金融服務業者符合嚴格的管制規定,包括資料中心、分行和雲端。
混合多雲環境讓金融機構擁有更強大資料保護、資料隱私、企業永續和災害復原能力。從地端、私有和公有雲中選擇多重組合與基礎設施,可以讓企業避免被特定廠商套牢,並提高數位資產管理的靈活性。此外,更要注意的是沒有「萬用」的架構可以滿足金融服務業在雲端環境的各種需求,金融機構可以採用以Data Fabric為主的基礎架構,提供無縫的混合多雲體驗。金融機構也需要運用容器化 (Containerization)和專業服務,來協助建置和管理客製化的雲端解決方案,以朝向建立以混合多雲為核心的未來銀行邁進。
<本文作者:林松源現為NetApp台灣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