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所有企業都希望透過數位轉型讓營運更快速,但許多企業卻忽略數位轉型之科技應用的基礎「資料」。許多人常說資料是驅動數位經濟的燃料,若沒有實施資料管理策略,就如同把跑車當一般房車,無法真正發揮資料的潛力。
在協助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我們發現,混合雲、多雲環境將是未來大多數企業預設的IT基礎設施,以實現其帶來的速度、自動化、靈活性和彈性;但企業面對把資訊建設搬遷到雲端的壓力卻與日俱增,雲端仍然存在營運和風險管理的挑戰。
例如,有些企業應用程式不適合以雲端模式運作,為了讓程式能在雲端執行企業的資料,技術團隊必須把整個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搬遷到雲端上,但資料本身依然保留在企業自有實體機房內,如此才能讓營運成本與資訊管理取得平衡,此即為一種混合雲概念,但也增添了管理上的複雜度。
根據市調機構調查資料顯示,至2024年有90%的G1000企業將採納混合雲和多雲環境。藉由運用容器(Container)和Data Fabric等技術,這些企業將能彈性且輕易地跨越不同環境移動工作負荷,並有完整的掌控權。此外,若資料要搬上雲端,企業在多個系統中進行操作時,「一致性的控管」才能方便運作管理。不論是在企業原有在地端儲存或是雲端,相同的規則才能將應用資料同步搬移、複製和做安全性保護。
企業不僅要充分運用已掌握到的數據,更重要的是運用數據融入企業營運之中、加速轉型的過程。以下是企業可實現轉型的三個歷程:
首先是透過既有資料的洞察來建立轉型計畫,或在著手任何計畫前先行運用資料來驗證各種假設,這些資料有些來自企業內部、有些則取自於外。一個以資料驅動的企業能冷靜客觀地評估資料,避免計畫成本增加、時間限縮,也要避免資料選擇或解讀的偏差。
其次,轉型過程中要持續對資料提出質疑,以便察覺計畫內與計畫外的各種異常、偏差。若無偏差則回報一切如常,若偏差則進行修正,需要時甚至要求暫停某些工作負載;總之,一切由資料來主導。其三,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對資料的倚賴度、重視度將愈來愈高,企業領導者已無法讓自己的主觀意見、直覺看法凌駕於資料事實之上。
根據NetApp委託IDC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三年來能持續運用資料與數位技術的企業,無論利潤與新客戶的增加數量均提升三倍。這些企業透過上述方式與轉型實現了DevOps開發營運模式,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快速更新變化。隨著資料成為新的數位經濟燃料,人工智慧成為新的電力,物聯網內容成為新的神經系統,更應該重視資料為社會帶來的獨特貢獻。
<本文作者:林松源為NetApp台灣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