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Chain as a Service Azure SQL Database Service Fabric Smart Contract Micro-Service Hyperledger Blockchain Azure IoT Power BI Bitcoin Azure BaaS 區塊鏈 比特幣

為區塊鏈應用奠定基礎 微軟提供BaaS雲端服務

2016-06-16
針對近來在金融資訊科技議題中備受討論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微軟開始透過Azure公有雲平台,以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方式,提供第三方合作夥伴藉此平台建立創新應用模式。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營運長暨中國雲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申元慶說明,所謂的區塊鏈,概念上就如同記帳本。如同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帳冊,用以記錄交易明細,定義了輸入日期、交易對象、金額等資料欄位,即形成一筆筆交易記錄。然而傳統上,條列記錄交易行為的總帳本(Ledger)只有特定權限者才得以開啟查看,因此規模較大的公司面對股東時,還需另外建立查帳機制,以確認總帳本中的記錄事項是否發生、交易行為是否有確實被記錄、是否遭受竄改。

雲端平台開始提供區塊鏈建置服務

如今的區塊鏈則是將總帳本建置到雲端平台,並且不再需要查帳員這類的中間人。申元慶進一步說明,目前的交易行為大多存在風險,因此需要擔保型的交易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第三方的中間人,並且需要支付費用才能完成交易。在區塊鏈中,可減少中間人的費用,交易也可因此變得更為透明、更加快速。

就架構面來看,區塊鏈是運行在分散式網路架構之上,各台電腦中皆擁有一份完整的總帳本資料,以加密方式保存。電腦彼此之間會建立相互信任關係,並且定義每一筆交易記錄只允許寫入,不得複寫、修改等規則。一旦有任何異動,必須取得其他所有電腦的認可,因此被惡意竄改的難度相當高。另一方面是在區塊鏈下的資料可限制分享條件,例如病歷資料可被分享給家庭醫生與保險業務員,以便於讀取查看。

微軟的Azure公有雲平台之上已開始提供BaaS,主要是整合第三方合作夥伴,基於領域知識共同提供不同垂直行業的新興應用。交易行為中所簽訂的合約條款,可轉換成應用模式中的規則,也就是智慧契約(Smart Contract),透過Service Fabric中介軟體平台,介接Azure核心服務,例如Azure SQL Database、Power BI、Azure IoT等,以簡化應用程式打包封裝、部署、管理的繁瑣,便於讓區塊鏈應用模式以微服務(Micro-Service)來呈現。

台灣新創公司DiQi(地氣)自行發展的GCoin協議,用以建構出點對點(Peer-to-Peer,P2P)金融交易平台,底層架構即是採用微軟的BaaS,台灣微軟雲端與企業平台事業部資深協理李玉秀說明,完成平台建置後,接下來的應用情境,只要調整開放API參數值即可,從開始註冊、建立虛擬貨幣,到執行交易,一連串的動作僅需幾行程式碼即可完成。


▲BlockChain運行架構可結合微軟既有的AD管理、金鑰管理(Key Vault)、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服務。

創新行業應用 法規亦須快速跟進

談到區塊鏈的創新,申元慶認為有三個層面:技術手段、商業模式、用戶體驗,而區塊鏈則較偏向於用戶體驗的創新,對商業模式帶來較多衝擊。當然,區塊鏈平台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多創新,例如,區塊鏈剛開始被關注,主要是因為源自於比特幣(Bitcoin)的基礎架構,運用加密演算法創造貨幣,交易行為是透過點對點方式,由各個對等的系統彼此之間進行自主交易(資料分享)。

但過去大多只關注比特幣本身的價值,較少提及底層的區塊鏈技術,近來隨著比特幣本身爭議性問題浮上檯面,例如交易容量開始出現瓶頸導致社群分裂,難以預期能否成為未來主流的虛擬貨幣。於是從去年(2015)開始,業界注意力轉移到底層運行的區塊鏈架構,才發現這更是價值之所在。

「其實金融業屬於被高度控管的行業,要採用區塊鏈徹底解放金融交易行為,我認為勢必會面臨許多障礙,因為各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管理機構不可能放任不管,甚至針對新興應用模式會增加更多要求,只能在強壓的規範下逐步開展創新應用。」申元慶說。

現在各個不同的行業、協會等組織,正陸續投入研究區塊鏈的營運方式,未來勢必會影響到很多行業的轉變。只是現階段政策方面跟進速度過慢,而技術方面的發展速度卻又過快,於是早期研究者開始以提升用戶體驗的商業模式為方向發想,等待法規逐步跟上。

整合技術與領域知識 建立區塊鏈生態

畢竟從監管機關的立場來看,首先必須先掌握整個區塊鏈的運行模式後,才有能力研擬控管政策。而微軟設計區塊鏈服務的精神,即是建造立即可運行的IT環境,讓具備領域知識的合作夥伴發揮所長,提供產、官、學各界立即投入研究,才有能力從中發掘出前所未有的應用模式,並釐清可能需要被監管之處,進而制定相關規範,在主管機關可控制的前提下自由發展。

至於到底誰在制定區塊鏈架構中的資料欄位、通訊協定等標準?現階段來看,Linux基金會於去年啟動的開放原始碼計畫Hyperledger專案,可說發展最快。申元慶觀察,目前討論較多的是資料屬性問題,儘管區塊鏈技術主要是運用開放原始碼建置,微軟也加入支援行列,只是初期開始被應用時,大多是程式開發者才有能力存取,但是商業用途的人還無法理解。當商業邏輯被建立之後,制定應用模式的智慧契約(Smart Contract)亦將成為發展方向。

「我們想法是善用平台的力量,在區塊鏈從底層架構不斷地發展落實到應用面時,得以採用最簡單的方式,可能是一段程式碼即可完成,例如直接透過PowerShell指令呼叫應用服務。」申元慶說明。

而微軟有既有的優勢,申元慶認為,即在於可同時提供公有雲、私有雲,甚至於混合雲的應用架構,畢竟區塊鏈可能會從中選擇一種合適的環境建置,以便同時可提供消費端與企業端應用。「微軟過去二十?多年來除了長期在企業端扎根,消費端也不遑多讓,曾引領許多新興的應用,例如Xbox Live、MSN等。因此不論未來趨勢如何變化,待落實到應用時,微軟較有能力快速地整合眾多夥伴的力量,建立生態鏈,共同將區塊鏈應用推向市場。」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