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中小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半內,將著重於投資雲端、陸續升級資安及IT基礎架構,將業務數位化。領先者企業認為若要加快業務數位化的進度,投資企業的應用程式應為優先事項;但是追隨者更加著重於保護IT系統和網路的安全。在此同時,COVID-19也導致客戶體驗、視訊會議解決方案以及AI/分析成為技術投資的優先事項。
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到IT消費化乃至於雲端運算崛起,過去十多年來,數位技術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工作與周遭的生活。毫無疑問,數位化是一段長遠的旅程,即便新興的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技術崛起,企業運用數位化顛覆業務營運模式的轉型,也是經歷幾年後,成熟度才有所提升,從早期單點試驗逐漸轉向與業務場景緊密結合。但是,這樣的步調節奏顯然已被新冠肺炎(COVID-19)打破。
新冠肺炎在全球快速蔓延,為了確保業務持續營運,幾乎是在幾天或幾週的時間內,大量企業便決定部署遠端協作的工具,以方便員工可以在家上班或遠距辦公;而面對疫情可能衍生的停課後自主學習需求,學校也火速備妥視訊方案,以確保學生在家防疫也能停課不停學;消費者大量運用網路購物以及外送平台,不用親自到實體店面,零接觸亦可滿足餐飲與購物需求;另外,針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期間有一般就醫需求的民眾,許多醫療單位也規劃提供視訊診療服務。
根據思科委託IDC進行的《2020亞太地區中小企業數位化成熟度研究》報告,亞太地區有將近70%的中小企業因COVID-19疫情而加速業務數位化發展;86%受訪企業認為數位化有助加強企業面對如COVID-19等重大危機時的應變能力。亞太地區中小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半內,將著重於投資雲端、陸續升級資安及IT基礎架構,將業務數位化。其中屬於數位化領先者的企業認為,若要加快業務數位化的進度,投資企業的應用程式應為優先事項;但是追隨者更加著重於保護IT系統和網路的安全。在此同時,COVID 19也導致客戶體驗、視訊會議解決方案以及AI/分析成為技術投資的優先項目。
M型兩端企業明顯加速
顯然地,COVID-19已成企業數位轉型的催化劑,不過IDC台灣企業應用研究部研究經理蔡宜秀卻也觀察到,台灣因防疫得宜,在經濟衝擊之下仍保持相對穩健,企業數位轉型開始走向M型化發展。M字的兩端分別是衝擊最為嚴重的產業以及受惠型的企業,她舉例,零售與觀光旅遊因營收明顯衰退、折半甚至降為零,正在加速數位轉型。這類型企業轉型速度很快,通常會希望在半年內就能有所成效;而電商與手機遊戲產業等受惠型的企業則是因為爆量的客戶需求,而加速驅動轉型。「受惠型企業並非完全沒有進行數位化,但因為無法確認疫情之後是否還有相同的動能,因此會採用數位科技與相關的技術來留客,而焦點也多半鎖定在由資料驅動的行銷科技(MarTech)應用,像是客戶輪廓分析等等。」
「落於M型兩端之間的企業,例如金融、電信等產業,雖然為了因應Working From Home(WFH)或是Work From Anywhere(WFA)而有些轉變,但是並沒有明顯加速力道的趨勢,反而是維持正常步調進行。」蔡宜秀表示,兆豐銀行為了因應疫情,在全球導入Microsoft Teams,並在短短三周內建立起防疫標準化流程,實際應用於海外分行居家辦公。但這類應用場景對台灣製造業而言可能已司空見慣,基於全球化佈局,他們很早便習慣透過視訊設備來開會,因此對製造業而言,衝擊較大之處在於員工的分流與調度策略,甚至是文化的改變,專注的焦點反而是如何將數位科技應用在管理範疇之中。「雖然這些產業紛紛針對疫情所帶來的居家辦公需求而進行一些轉變,但並沒有展現出因此而大幅加速轉型的趨勢,反而是M型兩端的企業轉型的動作較為明顯。」
急迫性牽動轉型力道
對多數的企業而言,數位轉型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議題,許多企業早已將其視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台灣戴爾科技集團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卻也觀察到,在這場疫情後,企業數位轉型策略方向已有所不同。在新冠疫情之前,企業多半是以長期佈局的心態在看待數位轉型,從市場調查、擬定計畫到執行,至少需要3~5年的規劃,通盤審慎考量。轉型的主力產業偏重在金融、醫療,部份製造業則關注垂直整合議題。然而,COVID-19影響到全球經濟,企業在攸關生死存亡之際必須迅速反應,當業務無法持續,首要考量的是如何在不減少生產力的前提之下,讓員工得以遠距辦公或在家上班,而這也是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數位工作空間等議題受到熱烈關注的原因,換言之,現今所討論的數位轉型更具急迫性。
HPE慧與科技技術規劃處副總經理范欽輝則認為,COVID-19對工作與生活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互動方式改變以及實體移動變得日益困難,當這兩項因素成為未來的新常態時,不論是否計畫數位轉型,企業都勢必要有所因應。若是企業原本便打算投入數位轉型,這兩項因素將是帶動企業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與客戶互動,或是透過數位方法取得客戶的數位軌跡,進一步創造更多價值的新契機。倘若企業既有的商業模式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此時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克服上述兩個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同樣是遠端辦公,有些公司認為VDI能帶來高效協作與安全性,所以導入VDI來因應,但也有企業覺得運用遠端桌面的方法就可以解決,然而,一旦多數員工無法進入辦公環境,遠端桌面勢必不可行,屆時企業就必須規劃預算來加以汰換。簡而言之,不管是主動面對或被迫因應,企業轉型的速度都與受影響的急迫性有關。
Hitachi Vantara台灣區首席技術顧問林祈禎從IT基礎架構角度來觀察,發現IT部門平常維運的工作並沒有明顯改變,既有的專案也持續執行,只是可能因為COVID-19而略有延遲,但總體來看並沒有太多加速的力道。「當然,IT部門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如何進行協同作業?企業是不是能夠允許資料擺放在無法管轄的地點?是否需要建立一個機制來確保員工在協作時,資料的交流依然在公司的管轄範圍之內?」他提到,其實在後疫情時代,資料增長勢必將會加速,未來的資料型態不會只有文字,還會有圖檔、超連結等,如何將多元的資料都加以收攏,並且進一步分析,甚至應用在數位轉型的資料洞察上,將是企業未來在IT基礎架構現代化過程中應該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