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Container as a Service CaaS SUSE Cloud Application Platform Cloud Foundry OpenStack Kubernetes

開源社群技術整合打造 地端與雲端遷移不受限

PaaS與CaaS各有定位 滿足不同開發需求

2019-06-10
成立至今已超過20年的SUSE,儘管近十多年來經營權歷經多次被收購,近期一樁是去年(2018)殷拓集團(EQT Partners)私募基金自Micros Focus收購取得,但始終秉持開源精神,受惠於社群資源後投入研發,提出的版本再回饋給開源陣營,讓SUSE的精神得以傳承。

 

SUSE台灣區總監盧木賢指出,SUSE發展策略維持以Linux為核心,發展OpenStack、Kubernetes、容器環境等各個新興領域,可說是SUSE近三年來成長的重要動能。「另一方面則是SAP應用需求所帶來的商機,主要因素是SAP解決方案有95%採用SUSE作業系統,由於SAP近幾年績效的成長,SUSE也因此獲益,所以從2015年到2019年,公司營運皆為雙位數成長。」

相較於過去,現代企業對於開放原始碼的態度接受度已提升,仍舊是Linux為大宗。當伺服器從大型主機開始轉向x86平台,商業版作業系統常為Linux或Windows其中一種,最後選用Linux的企業居多,使得開放陣營技術的聲勢逐漸上揚,即便是微軟也無法小覷,已經在Windows作業系統加入支援,以順應現代企業用戶需求。

簡化OpenStack操作IT人員簡單上手

就亞太區整體來看,SUSE亞太區雲端架構師蘇顯揚指出,隨著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逐年提高,SUSE亦投入發展,底層是採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針對企業IT常用的關鍵任務系統(例如SAP),亦有特別調校版本以增進整體運行效能。例如現階段超過九成以上採用SAP HANA方案的企業,選用的系統環境為SUSE Linux,主要因素是SAP與SUSE皆為德國公司,協議由雙方的研發團隊共同打造,以提升整體運行效能。

另一方面是現代企業普遍存在雙模IT(Bimodal IT)的現象,一種是傳統應用系統採以Linux即可;另一種是基於敏捷式開發,必須經常變更,因此在應用開發方面,需要較以往更彈性、快速地符合需求。蘇顯揚說明,過去開發專案初期的建置,包含硬體、作業系統環境授權採購與安裝,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則是把基礎架構轉換為On-demand服務,讓開發團隊得以隨需選用,最遲可能十分鐘之內就可完成建置,並且具備安全性、可擴充性。此即為OpenStack可發揮之處,底層的運算、儲存、網路實體資源,皆可轉換成為資源池,進而運用API建立整合運行模式,實踐自動化與可擴充性。

「SUSE設計的理念是把複雜的技術予以簡化,把OpenStack平台上可選用的開源工具打包,用圖形化介面操作,部署到營運環境。」蘇顯揚說。事實上,一般企業導入OpenStack,只要懂得操作使用即可,不見得需要研發團隊投入,可借助SUSE提供的商業版本來建置。除非企業長期的策略是發展自家OpenStack版本,才必須要研發人員投入軟體工程。

盧木賢強調,廠商拿開源陣營的程式碼進行修改,之後推出自家產品,這並未違背開源精神;但是從長期來看,修改過後的版本,依照開源陣營的精神,必須得回饋給社群,若未做到,則違背開源授權合約。其次是對企業而言,若採用這類解決方案,恐帶來風險,若廠商沒有回饋到主要推展的社群而被納入下一版更新之中,長此以往,勢必逐漸演變成為廠商專屬的版本。若這類型本土廠商研發規模不大,發展幾年後經營不善而歇業,對企業而言損害相當大,採用開源陣營方案必須得納入評估。「SUSE是家超過20年的公司,始終都遵守開源精神,我們自己本身是成員,取得資源後,研發推出的版本會再回饋,因此社群推出新版本時也涵蓋SUSE研發撰寫的機制。」

基於Linux核心建構CaaS平台

針對近幾年興起的容器應用模式,著眼於開發上線速度加快,DevOps團隊必須借助工具之力來持續整合與交付(CI/CD),縮短功能上線需耗費的時間。SUSE亦基於自家的MicroOS作業系統整合Kubernetes發展容器即服務(CaaS)平台;另一個同樣受注目的則是SUSE Cloud Application Platform,蘇顯揚說明,該技術來自前東家Micro Focus整併技術方案時,從HPE Helion(基於Cloud Foundry發展)歸入SUSE部門的開源專案項目。

「去年7月份,Micro Focus把SUSE家族賣給EQT私募基金,如今已是EQT旗下獨立運作的公司,至於HPE則成為OEM合作夥伴。」蘇顯揚說。基於Cloud Foundry發展的Cloud Application,可讓開發者不論採用任何程式語言與技術框架,皆可透過描述語言方式交給Cloud Foundry,程式碼會自動化地轉換為容器可運行的結構、接受Kubernetes納管、分配URL路徑,讓應用服務得以開始提供連線存取,整個工作流程皆為自動化執行,提升開發者的生產效率。

事實上,前述的自動化流程本就被市場歸類為PaaS平台應有的能力,CaaS則是近年來才迅速崛起的新技術。PaaS主要面對的是開發者,可以選擇把應用部署到雲端平台,不需要理解底層資源的調度方法,因為PaaS平台已內建處理能力;若為CaaS,開發者則需要懂得容器環境的基礎架構,包含路由方式、端點保護措施實作方法,因此CaaS可說是介於PaaS與IaaS中間,適用於應用服務跟基礎架構關聯性較大的開發專案。但是對於ERP等企業核心應用系統類型的開發者,或是主要目的在於執行大數據分析,則與底層基礎架構關聯性不大,專注於應用本身即可,便較適合採用Cloud Application。「SUSE發展策略是切分為兩個領域,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開發者的要求。」

現階段全球的PaaS技術供應商皆已提供CaaS,企業選用評估時,蘇顯揚建議,畢竟Kubernetes是由CNCF(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負責管理開發的專案,可選擇驗證通過的技術供應商,例如SUSE是其中一名貢獻者,也有系統整合商、其他領域的原廠通過驗證。

SUSE CaaS的特點是Kubernetes部署於Linux作業系統之上,容器技術是基於Linux核心特性所實作,配置叢集中採以獨立的命名空間,以部分隔離的方法確保安全性。由此可發現,Kubernetes與Linux關係相當密切,蘇顯揚建議企業在評估廠商時,選擇擁有豐富Linux經驗的技術供應商,抑或是有自家的Linux作業系統為基礎,納入Kubernetes才得以緊密整合發展,同時適時地給予企業所需的技術支援。

SUSE台灣區總監盧木賢(左)與SUSE研發長Jeff Hobbs(右)共同指出,公有雲服務供應商大量採用開放原始碼,企業工作負載主要運行在Linux平台,因此地端的私有雲亦可採用,減少遷移部署的相容性問題。

若要打造開放式架構,唯有允許第三方廠商加入整合運行,才能避免遭綁定的問題。「當然,過去會強調一條鞭的採購方式,事實證明,企業因此喪失議價空間,當然現在開源世界仍舊有此模式,但是SUSE並非如此,始終堅持開放的思維發展方案,讓其他技術領域得以納入整合。」盧木賢說。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