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數位轉型愈趨積極,全球數位轉型也將在2020年進入「轉型2.0世代」。企業的數位轉型主軸將從過去專注數位技術(Digital-led)進入到數據驅動(Data-driven),企業必須加快對關鍵技術和新營運模式的投資,積極轉變為具有超規模、超速度和超連接的未來型企業,才能為邁向數位經濟時代做好準備。
數位轉型正在席捲全球,愈來愈多的企業正在擬定策略,運用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以及雲端運算等新興技術來推動數位改造,以改善業務營運。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觀察,隨著企業數位轉型愈趨積極,全球數位轉型也將在2020年進入「轉型2.0世代」。企業的數位轉型主軸將從過去專注數位技術(Digital-led)進入到數據驅動(Data-driven),面對這樣的轉變,企業必須加快對關鍵技術和新營運模式的投資,積極轉變為具有超規模、超速度和超連接的未來型企業,才能為邁向數位經濟時代做好準備。
對此,IDC也在近期發布2020年台灣市場的十大ICT趨勢預測,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慧(AI)已經開始朝向融合式AI(Fusion AI)發展,未來演算法將更為透明、人工智慧的使用將更為簡單,進一步加速人工智慧應用的擴散與普及。而隨著企業對數位轉型日益積極,混合/多雲架構儼然已成為企業創新關鍵,K8S可望為企業相容性問題解套,另外,過往以中大型企業為主的轉型力道,也將慢慢擴散到中小企業,IDC並預估到了2021年,將有47.8%的中小企業投入數位轉型。
融合式AI世代來臨
IDC台灣企業應用研究部研究經理蔡宜秀觀察,人工智慧已經從實驗室階段走到了商業化階段,但距離應用落地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以台灣為例,2019年人工智慧的採用率不到20%。原因有三,除了現今的人工智慧並沒有辦法分析各式各樣的數據資料,例如意圖之外,演算法以及決策過程仍然黑箱也是一大因素,多數人對於人工智慧的成效會抱持著存疑的態度,總是要試營運後再觀察成效,因此採用率偏低。最後,人工智慧還是有很高的門檻,即使是資料科學家也要人為地判斷這個案子適合哪一種演算法來進行辨識,更不用說是企業內部的資訊人員,正因為需要技術與經驗的累積,也降低了AI的採用率。
隨著技術的推陳出新,IDC觀察,2020年人工智慧將開始朝向融合式發展,主要基於數據資料、演算法,以及流程等三個面向。數據分析將從靜態歷史資料轉變為融合動態即時情境,大幅提升人工智慧的預測能力;演算法將從功能導向轉變為情境導向,降低人為判斷失誤的可能性且提升應用的可用性;而未來人工智慧的分析及應用流程將更透明化與自動化,使得人工智慧應用能更與時俱進。
她說明,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科學家仍以單一功能的概念來挑選演算法,因此,科學家或使用者對於各個演算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就非常關鍵。但是,AI演算法已經從單一功能轉向情境式概念,就以交通流量分析來說,多數人對交通流量分析的認知是只要能夠進行辨別車牌號碼就可以有效追蹤,但其實辨識車牌號碼並非單純用一種演算法就足夠,還必須要同時考慮多個因素,當大雪紛飛、當塵霾遍布、當車子烤漆變換時,演算法能不能識別這台車並且加速流量的管控?多元的融合式演算法在此就能有所協助。
混合/多雲架構成創新關鍵
在創新與轉型的路途上,愈來愈多企業思考如何透過多雲混合環境創造更多的彈性、速度和創新。2019年全球已有八成的企業導入混合/多雲環境,台灣則有46%的企業正在試行,足以顯見其重要性。
儘管混合/多雲環境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並且讓工作負載更加靈活與穩定,但在環境的佈建上,企業仍面臨相容、資安、負載調度、管理分配與人才等多項挑戰。
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蔡亦真指出,相容性是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而容器(Container)與Kubernetes(K8S)平台因具備平台擴充性、高可用性管理介面與自動化負載平衡等優勢,因而更能協助企業因應挑戰。「雲端遷移就像是搬家,新家是否一應俱全能夠立刻入住,抑或只是一間毛胚屋,還要重新規劃裝潢,兩者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後者可能花上許多時間在管理與規劃上。」
IDC預期K8S將成為跨多雲部署及管理容器的主要平台互通標準,尤其是相關生態系廠商包含混合雲、公有雲、硬體與商業軟體業者都已進行相關投資,連帶也將推升企業混合/多雲的導入與應用。IDC預估,到了2022年,全球將有45%的企業將應用程序部署在容器化的多雲環境以獲得無縫接軌的系統部署和管理,同時台灣也會有74%的企業進行相關環境部署。
中小企業引領下一波轉型
企業轉型已談了數年,各個產業中的企業也紛紛將數位轉型視為首要策略,根據IDC調查,2019年全台有近六成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但中小企業啟動數位轉型計畫比例僅13%,歸究原因,資源與成本仍是主要發展障礙。
IDC認為到了2020年,這種情況將被翻轉,除了因為國內外資訊服務供應商開始提供簡單易用、可彈性擴充的數位服務以因應中小企業需求之外,中小企業也開始針對能提升與客戶互動的人工智慧相關科技進行投資,以滿足短期投資報酬率回收的需求。IDC預期,隨著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經驗的增長,應用範疇將從優化客戶體驗擴散到提升員工生產力與滿意度。
「台灣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果不能善用數位科技將導致競爭力的低落。」蔡宜秀觀察,在眾多的數位科技當中,中小企業主要會聚焦在兩大技術,一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AI/BDA Enable)以及可以聚集與客戶體驗互動的行動化服務。就以廣告產製投放來說,以往產製廣告內容會針對不同的族群設計不同的內容,過程相對緩慢,但中小型企業講求的是立竿見影的成效,因此就出現了人工智慧自動申請廣告的需求,目前Google以及台灣新創都有提供客製化的AI廣告內容申請方案,當點閱率或轉換率不佳時,系統會自動轉換其他類型的內容。IDC預估至2021年底,台灣將有47.8%的中小企業展開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