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運用科技智慧變革的力量為病患提供更優質的照護,已經成為全球醫療產業的主流趨勢。然而,在數位潮流下,醫療院所面臨的資安挑戰也與日俱增。從勒索軟體攻擊到醫療物聯網(IoMT)裝置漏洞,任何資安破口都可能影響病患安全,甚至導致醫療服務中斷。近期國內幾家醫療院所遭受勒索軟體攻擊,也再度突顯醫療安全的重要性,如何透過資安轉型來提升醫療韌性,已成為醫療機構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然而,資安轉型不僅涉及技術升級,還包含人員意識、經驗與能力的提升,以及設立緊急應變措施,必要時還須與委外廠商協同合作,才能確保醫療體系穩定運行,本次邀請多位專家探討醫療院所常見的資安破口以及可行的防護建議。
2025-05-07
近兩年,全球企業已然感受到生成式AI(GenAI)帶來的影響,在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快速演進下,企業得以藉此生成文字、圖像或是影音來加速生產力,甚至更進一步應用在資料的擷取與洞察,以改善企業營運,創新企業價值。 但人工智慧(AI)的進展並不只於此,我們正在從以知識為基礎(knowledge-based)的GenAI,進入到可以在數位世界中執行複雜工作流程的「行動」階段。自去(2024)年下半年以來,AI代理人(AI Agent)以及代理式AI(Agentic AI)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科技熱門話題。調研機構Gartner甚至將其列為2025十大戰略技術趨勢的首位,並預測到了2028年,有33%的企業軟體應用程式將包含代理式AI,且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將透過自主的代理式AI來做出決策。 什麼是AI代理人?代理式AI又如何實現複雜的任務?本期我們邀請業界專家深度探索AI代理人與生成式A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差異,以及在現有的解決方案中如何運用AI Agent打造任務自動化並創造新的生產力浪潮,同時也分享Agentic AI入門指南。
2025-04-21
隨著全球製造業加速邁向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生成式人工智慧(GAI)正成為推動智慧工廠革新的核心技術。透過GAI優化製造流程與決策,加上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即時模擬工廠運作、預測未來狀態,製造業的營運模式將迎來顛覆性變革。在這場技術演進中,智慧工廠不再只是單純的自動化系統,而是具備數據驅動決策、預測性維護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高度整合生產環境。 <p> 本次由新電子、新通訊、網管人雜誌共同主辦的《2025智慧製造落地攻略論壇》,聚焦現代化新興技術如何驅動生產效率提升、優化產品品質管理並加速產業創新。同時,論壇也強調企業須確保營運韌性,以因應市場快速變化,進而建立競爭優勢。
2025-04-02
自ChatGPT問世以來,人工智慧(AI)正在擴大其影響力,近期DeepSeek橫空出世,這款號稱能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能打造出色推論能力的大型語言模型正吸引諸多的目光,甚至有望驅動AI推論的發展,加速邊緣AI落地;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新創公司xAI也在日前加入了戰局,發布最新的Grok-3模型。然而,AI早已不只是一門技術而已,隨著技術的演進,人工智慧早已深入到日常生活,提升辦公室生產力,甚至連IT職涯都與AI脫不了關係,不管是在工作機會數、自我技能的精進,還是在薪資福利的躍升,都與AI有著緊密的關連。 <p> 實務上,IT部門並不只肩負著提高生產力與創新業務模式的責任,關鍵基礎架構穩定營運也蔚為重要,善用如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新興科技來因應市場變化,以及在資訊安全日益重要的今日,確保資料安全與防範駭客攻擊也是資訊部門責無旁貸的使命。而這些總體趨勢的發展也將影響IT職務需求以及走向跨域、通才的人力樣貌。 <p> 本期,除了邀請人力銀行分享熱門科技職務外,也將邀請業界專家分享相關的技能需求,以及如何快速擬定學習路徑,以做為探索最適IT職涯或轉換職場領域的參考。
2025-03-25
隨著隨處辦公、雲端服務快速普及,企業既要面對不斷演進的資安威脅,也必須兼顧使用者對即時存取資料與應用程式的需求。SASE(安全存取服務邊緣)機制結合零信任架構,有助於協助企業透過單一整合平台,確保可視化、除錯與報表的集中性,同時能實現詳細的政策與設定調整。透過將存取控管、威脅防護以及檢測機制放在雲端,企業能更有效率地保護遠端員工、分公司或不同據點發起存取數位資產的行為,以適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p> 根據Gartner定義的SASE,涵蓋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網頁安全閘道(SWG)、雲端存取安全代理(CASB)、網路防火牆,以及零信任網路存取(ZTNA)。透過雲端為基礎打造統一控管平台,SASE能夠安全地連結使用者與裝置至應用程式,亦可藉此建立零信任網路存取控管措施,降低各種攻擊手法成功入侵的機率。
2025-03-11
企業數位轉型不斷深化,但網路威脅的類型和規模也在快速演進。從勒索軟體到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APT),就連正在快速發展中的生成式AI(GAI)技術也成為攻擊者的武器,資訊安全已不再只是簡單的端點防護即可解決的問題。擴展式偵測及回應(eXtend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XDR)技術作為新一代的控管平台,打破了傳統端點偵測的局限,將偵測能力擴展至網路、雲端、伺服器與電子郵件等多層環境,為企業提供更廣泛且深入的威脅偵測與應對能力。 <p> XDR解決方案可幫助企業縮短整合資安技術堆疊所耗費的時間,除了利用技術供應商自身的生態系統提供防護、偵測與回應,亦可連結既有已經部署的第三方資安機制,提高工作流程效率,如此方能有效縮短威脅活動在系統中的滯留時間。
2025-02-24
回顧過去一年,企業IT儲存市場歷經了諸多變化與挑戰,生成式AI已越見成熟,但與此同時資料量卻也隨之膨脹增長,而人才短缺、層出不窮的網路威脅以及多雲混合架構挑戰依然存在,再加上全球對綠色永續與法規監管的壓力,在在都促使儲存平台加速走向更現代化的發展。 <p> 有趣的是,在展望2025年的儲存趨勢時,業界專家們有志一同地認為人工智慧(AI)是推動科技趨勢發展的重要推手,其不只影響了資料中心架構,同時也擴展到諸多與儲存關連的層面,例如高效與更高容量的設計、GPU直連技術以及容器與微服務環境下的儲存因應之道。此外,在全球各國加速淨零減碳的力道下,ESG永續也成為儲存技術上關注的重點。 <p> 值得留意的是,儲存設備也加入資安防禦陣線當中,調研機構Gartner甚至認為,到了2028年,超過三分之二的主儲存系統(Primary Storage)將需要納入網路偵測和保護功能。本期專題邀請了業界專家們分享許多有趣的全球科技觀察,並連結到亞太與台灣市場趨勢發展,且看AI、永續、資安三箭如何改變儲存未來式。
2025-02-10
近幾年,隨著語言模型快速迭代與成熟,生成式AI(GenAI)也被寄予厚望,成為企業加速創新轉型與提升生產力的一大利器。過去,許多討論聚焦在如何運用雲端模型或是在企業內部打造出高效能運算環境來進行AI模型訓練,然而由於隱私和安全性、成本以及回應速度等考量,生成式AI運算也開始移向邊緣端,在更靠近資料源的地方,透過邊緣裝置的算力來進行即時的生成與回應,從而提升工作效率與生產力。這樣的變革趨勢帶動了邊緣裝置的發展,AI PC也隨之應運而生。 不少專家與分析師預期,AI PC將在2025年開始迎來換機潮,而且商用機種成長力道將優於總體表現;英特爾更估計到2028年約有八成PC出貨都是AI PC。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生成式AI應用越來越成熟,如何釋放Edge GenAI的力量來強化生產力與協作將蔚為重要。搶在2025年新春初始,網管人也邀請多位專家分別探討AI PC的規格性能、市場發展以及分享可能落地的GenAI應用場景。
2025-01-20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資安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駭客組織利用生成式AI生成擬真、高效且針對性的攻擊手法,例如精準的釣魚郵件與自動化漏洞攻擊,讓傳統防禦措施捉襟見肘。面對外部攻擊威脅日益複雜, 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服務成為企業對抗新興威脅的重要堡壘。SOC服務提供的7×24監控與分析,結合AI驅動的威脅偵測與應變策略,不僅能主動發現潛在威脅,更能協助企業模擬駭客行為以驗證防禦力,為現代化應用場景建構數位安全防線。
2025-01-08
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準確且可靠的身份認證方案成為維護數位信任的關鍵,從多因素驗證到生物辨識,這些技術被視為因應深偽威脅的重要防線。同時,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也讓自動化攻擊變得更加高效和智慧化,其規模化的攻擊模式對目標系統構成極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零信任架構已成為確保數據安全和系統穩定運行的核心策略,透過「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理念,為數位環境建立強大的防護機制。 <p> 然而,資安挑戰並不僅止於此,分散式攻擊的頻率與複雜性正迅速上升,特別是針對分佈廣泛的邊緣裝置,這些裝置成為網路攻擊的高風險目標。為了有效防範,邊緣裝置的身份驗證、數據加密以及即時監控成為不可忽視的安全措施。此外,AIoT的快速發展使得物聯網系統的軟硬體組成日益複雜,供應鏈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參照SEMI E187、IEC 62443等標準指引,已是當前應對供應鏈安全問題的關鍵策略。這些綜合性的技術與管理手段,將為未來的資安環境提供更穩固的基礎,減少因技術進步而衍生的風險。 由新電子、新通訊、網管人雜誌共同舉辦的「第七屆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旨在幫助物聯網產業人士與企業,強化資訊安全防禦能力,避免駭侵攻擊。論壇主軸深入探討物聯網產業在生成式AI與Edge AI快速發展下所面臨的資安挑戰,並介紹相應的最新防禦技術和解決方案。
2024-12-27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近期發布的《2024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全球醫療照護產業正受到「創新、成本管理、人力資源彈性、社會關懷融合、永續發展」五大構面影響,逐步形塑未來樣貌。未來新世代醫療照護必須兼具永續、智慧、創新和韌性,在以病患福祉為基礎的核心中,藉由治理與管理結合環境與自然保護來加以實現。 <p> 尤其在全球ESG意識抬頭下,永續已成為醫療照護產業發展的關鍵考量因素。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HCWH)調查報告,醫療部門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4.4%,而台灣醫療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則略高於全球平均約佔4.6%,換言之,醫療院所也須肩負起降低碳排放和實現永續發展的責任,而這也促使低碳醫院成為重要的議題。在本期專題中,除了邀請業界專家分享醫療院所面對ESG永續的挑戰與策略之外,也邀請低碳智慧醫院先行者暢談如何落實ESG(環境、社會及治理),與數位化深度融合,藉以實現智慧及永續兼具的醫療照護願景。
2024-12-04
自ChatGPT在全球引發熱潮之後,不僅讓全球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不惜重金打造AI基礎架構,也讓企業的核心策略從數位轉型開始轉向AI轉型,而這股影響力幾乎涵蓋所有的產業面,無一例外。 <p> 事實上,為了確保核心競爭力,企業組織不斷探索生成式AI可能的應用情境。以政府機構為例,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發布的五年內將對數位政務服務產生顛覆性影響的六項技術調查,各單位對生成式AI關注的重點,已逐漸從基礎模型引發的熱潮轉變為可提高投資回報率(ROI)的案例。目前,GenAI實施多半還是局限在風險較低的內部應用,但隨著生產力工具和AI治理實踐的快速發展,企業組織將運用GenAI於更關鍵的垂直領域中。長遠來看,GenAI驅動的對話式介面將促進技術的商業化,推動AI等技術的普及和全民化。 <p>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在2024戴爾科技論壇中也提到,Gen AI並不等於ChatGPT聊天機器人,其可對企業有三大戰略價值,包含用來提升企業內部的生產力、改善流程與關鍵職能,甚至更進一步帶來創新的業務模式。 儘管如此,企業面臨的挑戰依然艱鉅,因為生成式AI不只涉及了策略管理面,還包含了技術、人才、工具/資源,甚至帶來企業文化的改變。本期的專題報導中,由多位專家解析產業應用現況與挑戰、監管治理以及如何運用混合的技術方案與工具,解鎖企業生成式AI輕鬆入門。
2024-11-13
雲端應用的普及與遠端工作的常態化,使得傳統網路安全邊界正逐漸演進到零信任存取架構。基於雲端平台提供的SASE(安全存取服務邊緣)架構模型,成為企業現代化資安矚目的焦點。SASE架構模型主要由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以及資安技術堆疊而成的安全服務邊緣(SSE)所組成。其技術範疇涵蓋零信任網路存取(ZTNA)、防火牆即服務(FWaaS)、雲端存取安全代理(CASB)、網頁安全閘道(SWG)等機制,藉由統一的雲端服務來提供,協助IT與資安人員降低部署與維運的複雜度,以保障任何位置發起存取公有雲或企業內網資源,皆可擁有安全性與用戶體驗。
2024-11-06
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發酵,帶動資料中心的高效能運算需求,同時也引發AI資料中心高耗電、散熱問題等難解的挑戰。目前雲端服務供應商大規模布建AI資料中心,但是AI的高算力導致高耗能與大量產熱,資料中心的營運已經無法比照傳統的方法,而需要導入更精準的設計與更智慧化的管理系統。 為協助AI資料中心因應能源挑戰,產業界積極推動各種創新半導體與IT技術方案,包括更低功耗的處理器、更高能效的電源晶片與功率元件、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Cooling)技術、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或藉由軟體虛擬化技術,期能全面提升資料中心能源使用效率和減少熱與溫室氣體排放。期望透過多元的解決方案與開發工具,協助資料中心全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益,並盡可能優化散熱配置,達到降低耗能的目標。
2024-11-01
在開源世界裡有許多文件管理的解決方案,有些甚至加入許多進階的管理元件,可以滿足大型企業的複雜管理需求。然而對小型企業來說,並不需要如此龐大的系統整合平台,只要符合文件簡易管理需求即可,對此本文將分成上下兩集來介紹極簡約風設計的開源文管系統LogicalDOC。
2024-10-31
從行動支付、區塊鏈、元宇宙到雲端平台,乃至於大數據、人工智慧(AI),多年以來,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金控業者的一大競技場,為金融產業帶來破壞式創新。2022年ChatGPT崛起後,生成式AI(Gen AI)也成為金融產業的另一條賽道,根據Statista Research Department調查,到了2030年,全球銀行在生成式AI上的支出預計將上看849.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5.55%。 技術的快速迭代與創新,讓生成式AI更加被寄予厚望,例如OpenAI近期便釋出號稱具備史上最強推理的新AI模型「Strawberry(草莓)」,包含ChatGPT o1-preview以及更適合開發版本的o1-mini,其越來越貼近人類看待事務與理解能力,更是降低入門門檻、推進未來普及應用的一大助力。對金融產業而言,生成式AI不僅可用來提高生產力、效率、優化使用體驗,甚至還能形塑出未來金融的新服務,引領變革。然而,生成式AI也並非全然沒有風險,眾所周知的幻覺、偏見、資料隱私以及公平與安全問題,也經常引發憂慮。 事實上,國際間已紛紛強化AI監管,例如美國AI行政命令、歐盟公布的人工智慧法等等,而今年六月金管會為鼓勵金融機構善用科技,以負責任創新為核心,應用可信賴的人工智慧(AI),也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做為金融機構導入、使用及管理AI的參考,亦即,金融產業在打
2024-10-21
工業物聯網(IIoT)為製造業等工業控制場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連接性和自動化程度,但同時也引入了新的安全性挑戰。IT或資安管理者必須在強化系統安全與維持生產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包括設計能同時確保安全與營運效率的策略。其次是面對老舊系統的安全漏洞,必須將這些系統完整納入當代的資安守備範圍,透過定期評估和技術升級來降低風險。更重要的是,在高度複雜的工控環境中,有效面對急遽變化的資安威脅型態。這有賴資安策略依照營運工作流程來制定,並結合IT與OT的專業知識,以確保工業環境的安全、高效運作,避免遭惡意程式感染導致營運中斷。 <p> 工業控制系統(ICS)涵蓋多個垂直領域,如製造業、能源、交通運輸等,而每個領域的流程都存在顯著差異。依照普渡(Purdue)模型,工控物聯網系統可分為層級0到5,從最底層的感測器與控制器,到最上層的企業智慧與企業營運層。在此模型架構下,各層的控管措施需求亦隨著其功能性而異。再加上全球各地區的法規日趨嚴謹,例如最快將於2024年生效的歐盟《網路韌性法》(Cyber Resilience Act,CRA),要求產品與服務供應商採取更為嚴格的資安管理措施,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網路攻擊威脅。預期將推動整體供應鏈的安全性提升,進一步促使企業更廣泛地採用網路安全與防護措施,並確保其運營的穩定與持續性。
2024-10-07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正在改變製造業的工作模式。主要驅動力來自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AI)應用場景日益普及,以及確保營運效率、最佳化流程、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的需求不斷增長,運用數位分身整合虛擬模型與實際營運現場產生的數據,不僅能精確模擬產品生命週期中的各個階段,還能預測並最佳化產品和生產系統效率,滿足營運需求。 數位分身技術基本上屬於一種模擬技術。相較於傳統的模擬方法,主要依靠數學方程式和計算進行,數位分身的特性在於其能夠利用感測器來收集現場環境實際的數據,這些數據隨後會被映射(Mapping)到由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構建的3D模型中,讓OT、IT或營運管理者掌握這些數據所代表的實際運行情況,輔助準確地做出決策。在汰換新設備、採用新技術之前,更可透過數位模型來模擬、測試和虛擬調試(Virtual Commissioning)配置,降低上線運行時可能面臨的營運風險,有效增進創新。
2024-09-25
結合數位化與永續化的雙軸轉型,已經成為企業贏得未來競爭力的重要策略,而AI技術更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雙軸轉型不只可協助企業提升服務體驗、實現創新營運,也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足跡,讓企業在數位與ESG永續之間取得平衡。根據統計,位於南台灣工業重鎮的高雄,年碳排量達5,737萬噸,約佔全台20%,其中工業部門就佔了八成以上,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低碳轉型,改善製程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營收,並以淨零思維發展數位與AI科技,已成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 在這場變革中,企業應積極擁抱AI技術,將其融入核心業務,創造更具綠色永續價值的商業模式,本次活動前進高雄,以「AI.永續 新生態.共進化」為活動主題,舉辦數位XESG雙軸轉型科技峰會,不只提供數智化解決方案,也著眼雲端數位減碳、資料中心能源改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規劃企業永續路徑與合規議題,當然任何數位技術都脫離不了資安考量,在加速減碳、實現淨零碳排的同時,確保資料安全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環。
2024-09-02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GenAI)技術飛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力的資安領域,廠商紛紛運用GenAI打造AI助手,以協助企業用戶彌補專家缺口,輔助執行日誌分析、威脅檢測,以及根據企業內部應用特性與最新威脅情資的變化,適時提出更有效緩解風險的行動步驟。尤其是如今攻擊者也開始利用GenAI來生成釣魚郵件,甚至是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進行商業電子郵件詐騙(BEC)、社交工程攻擊,若未能提高辨識各種以合法掩護非法的手段,恐造成企業營運損失。透過AI驅動的資安防護體系,輔助分析與解釋來指引IT或資安人員執行調查,如同企業聘雇一名資深資安顧問,可依據不同應用場景與風險指標提出改善建議,以強化抵禦能力。
2024-08-26
自動化流量占所有網路流量己超過一半
負載平衡優化業務價值
AI Agent走入企業流程第一線 成為可規模化數位員工
AI代理自動即時分析 實踐資料科學民主化
5G應用加速交通與港口邁向智慧化
Synology 全新 DiskStation 為高效且可靠的資料管理需求而設計
5G遠距診療平台 引領偏鄉醫療升級
APMIC 推出 S1 模型微調與蒸餾解決方案 引領企業AI自主新時代
醫院被駭客當肥羊? 強化資安演練攻防接招
Appier 三大 AI 產品整合 AdCreative.ai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2期
2025年5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