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堆疊造成雲端混亂 兩大手法解多雲挑戰

2022-10-04
回顧企業上雲的思維演變,從早期雲端優先(Cloud First)一路發展到混合多雲,現今已有75%的企業同時採用2個以上的公有雲。由於各家雲端技術與應用發展的情況不太一樣,一旦企業處於多雲環境,就會遭遇到雲端混亂(Cloud Chaos)的情況。

延續去年雲智慧(Cloud Smart)願景,VMware在今年VMware Explore 2022大會中發表許多技術更新與產品組合,目的即希望助力企業建構Cloud Smart策略優勢。包含VMware vSphere 8和VMware vSAN 8在內的雲端及邊緣基礎架構方案、運用於資安和多雲網路領域的Project Northstar與Project Watch、加入更多資料科學與自動化以簡化混合辦公模式的Anywhere Workspace以及VMware Aria多雲管理產品組合。

VMware台灣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吳子強指出,今年VMware Explore 2022大會的主軸,即是在談論如何帶領企業遠離多雲的挑戰,並且讓雲端運行得更有智慧。回顧企業上雲的旅程,從早期雲端優先(Cloud First)一路發展到混合多雲,現今已有75%的企業依賴2個以上的公有雲。由於各家雲端技術與應用發展的情況不太一樣,一旦企業處於多雲環境,就會遭遇到雲端混亂(Cloud Chaos)的情況。

他解釋,在單雲環境下,企業從存取策略、網路、儲存、資安、災難復原(DR)、基礎架構到維運與治理都可以採用同一套的作法,但是當企業處於多雲環境時,其複雜度就在於,每朵雲都有其技術堆疊(Technology Stack),從治理、存取的策略、技術乃至於工具都有所不同,「多雲確實好用而且可以滿足企業需求,但是企業也面臨著不同的技術存取策略以及維運差異的挑戰,這是企業現今面臨的最大問題。」

兩大手法避開管理挑戰

VMware執行長Raghu Raghuram也在其發表的「From Cloud Chaos to Cloud Smart」文章中指出了造成Cloud Chaos的原因,包括資訊長們希望運用公有雲來推動大量創新;開發人員也希望藉由不同的雲來區隔其構建的應用程式;而企業也都希望能有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以避免被雲端服務供應商綁定。這些都將促使企業走向多雲的環境。

吳子強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著手。方法一是讓企業避開技術堆疊的挑戰,這也是過去多年來VMware一直倡導的多雲架構,亦即讓各個不同的雲端服務上都有一致的VMware環境,例如VMware Cloud on AWS、Azure VMware Solution或是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如此一來,企業就不會遇到管理複雜的挑戰。

然而,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並非所有的工作負載都會運行在VMware環境,如此便可能遭遇雲混亂的處境,因此方法二便是VMware提出的Cloud Smart願景,藉由相關產品進行調整與優化,來降低雲混亂對企業的影響。舉例而言,在多雲管理方面,VMware將原本的管理與自動化、監控維運以及成本計量等等工具收攏在一起,並且命名為VMware Aria。例如監控與管理工具vRealize Operations、針對資源使用可提供成本與分析建議的CloudHealth,以及涵蓋整個VM生命週期管理的VMware vRealize Automation等等。這些過去在企業內部環境運行的工具,現今也可以針對非VMware環境,做到與地端部署趨近的水準。

他解釋,VMware Aria主要是藉由工具的提升,在大框架下能夠有統一的部署腳本,並且將其部署到不同的雲原生環境,解決企業遇到的雲孤島問題。「隨著企業持續朝向混合多雲發展,最終一定會對維運管理感到無法負荷,原因在於不同雲的整體雲端支出、資源利用率以及應用效能、安全性與合規性都有所不同,但企業卻不會因為採用多雲架構而增添雙倍或三倍的人力,長久以往,維運管理壓力將會更沉重。Cloud Smart方案便是希望協助企業解決現在的困境,而不是等到無法回頭時,再來找解決方案。「而且為了滿足地端與雲端同時運用,VMware Aria的計價模式也有所不同,VMware Aria採自帶授權(BYOL)模式,可以運用在地端與不同的公有雲上,滿足雲地統一部署的管理需求。」

快照不刪也是成本浪費元凶

顯然地,混合多雲已成許多企業在應對數位潮流以及COVID-19疫情下的主要策略。根據調研機構IDC最新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追蹤半年度報告(Worldwide Semiannual Public Cloud Services Tracker),2022年台灣公有雲整體市場規模可望來到16.35億美元,年成長率為34.3%。預估到了2026年,台灣公有雲整體服務市場規模將上看40.1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5.2%。

吳子強觀察,近一年來,不管是上雲或是多雲的議題,受討論的熱度都不斷提升,企業需求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ESG(環境、社會、治理)固然也是驅動因素之一,但對特定產業影響較為明顯,如製造業與金融、政府,其轉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已涵蓋到ESG。但是普遍來看,企業最在乎的驅動力反而是「敏捷」。

「不同的產業看待敏捷有不同的意義,」他進一步說明,對於製造業而言,敏捷代表的是On-demand的資源,資訊設備受到供應鏈影響,硬體供貨交期拉長,一旦專案突然需要進行大量運算,企業便只能往雲端運算尋求支援;對政府而言,除了動態可擴充的資源外,應用敏捷改造也是其中一個驅動力,例如短時間內就要快速上線的便民服務,像是口罩或疫苗預約系統,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場景;而對於金融業而言,特別是面對消費者的金融業務,若是相關商品開發設計時間過於冗長,很可能會失去商機,而這也是推動金融上雲的原因之一。

然而,企業上雲也需要經過妥善的評估與規劃,否則很可能造成無謂的成本浪費。舉例而言,企業內部的應用程式,哪些流量大,哪些流量少,如何搬遷才不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在總體的架構流程中,彼此間需要較大網路頻寬的應用應該盡量放在一起,否則網路費用將會大幅攀升。

VMware台灣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吳子強指出,許多企業經常忘記要把用不到的快照刪除,然而佔用的儲存容量多了,也是成本浪費的元凶之一。

而從網路流量與使用者體驗判斷哪些應用服務應該上雲後,若想進一步精省,則建議透過CloudHealth這類工具來進一步找出超額部署、殭屍VM或是快照過多等造成持續付費的閒置或重複資源。「許多企業經常忘記要把用不到的快照刪除,這是因為雲上的儲存成本主要是依容量來計價,使用者不會立刻感受到成本費用,然而佔用的儲存容量多了,也是成本浪費的元凶之一。」吳子強提到,許多企業上雲固然不是因為成本考量,但在運行時成本管控也相當重要,CloudHealth便是用來解決這項問題的工具,從中找出企業浪費的配置,特別是網路費用,若是資料擺放的位置不妥善,網路費用就很可觀。除此之外,vRealize Operations可以查看VM與容器的資源使用狀態與配置,也可以帶來成本節省的效益,「vRealize Operations具有CloudHealth沒有的功能就是可以產出ESG報告,企業不妨可以組合使用。」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