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IT採購量身打造 授權類型決定服務層級

2022-02-21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挑戰日益激烈,新興技術興起,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間接促進的共享經濟與營運模式變革,企業迫切需要更靈活的IT採購模式,特別是當預算不足時,如何以較低的投入成本取得新技術、設備的效益,便成為一大驅動力。

 

傳統以來,企業IT採購多半傾向買斷,好處是,只要一次性的成本投資,企業便能長期擁有,就算設備到了汰換年限,只要還堪用,基本上就能繼續在企業環境中服役。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挑戰日益激烈,新興技術如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I)、大數據、物聯網(IoT)以及邊緣運算興起,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間接促進的共享經濟與營運模式變革,企業迫切需要更靈活的IT採購模式,特別是當預算不足時,如何以較低的投入成本還能享有新技術、設備的好處,便成為一大驅動力,催生出新一代靈活消費(Consumption)/即服務(as a Service)的採購模式,也有一說法為訂閱制(Subscription)。

適用輕資產策略

某個層面上,這也算是「輕資產」概念的呈現。租賃(Leasing)、公有雲服務其實都算是實現輕資產的一種方式。這兩者在現今的企業環境中已非常普遍,從辦公室OA設備到共享辦公室,不少資源其實都是租賃而來。另一方面,在數位轉型浪潮下,愈來愈多的企業選擇運用公有雲或打造混合雲架構,藉助雲端運算隨需即用、用多少付多少(Pay As You Go)的特性,也有助於企業將資本支出(CAPEX)轉換成營運費用(OPEX),以取得資源運用的靈活性與彈性。

而訂閱的商業模式也有助於將資本支出轉換成營運支出,以協助企業更彈性地因應需求與市場變化。由於其主要針對的是內部部署(On-premises)環境,因此舉凡運算、儲存、網路,甚至整個資料中心都可以是訂閱範圍,更有業者將其視為是內部部署的類雲採購,亦即IT是以服務的概念提供,具有用多少付多少的特性,也無須自負維護責任,企業採購的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與訂閱公有雲的差別在於,新型態的IT採購模式是將硬體設備部署在企業內部環境,但供應商為降低風險往往會依企業環境先估算基本用量來收費,或據以增減規模,有點類似電信基本費的概念。

多因素促使採購轉型

有許多因素正在促使企業從傳統買斷模式轉向新一代更靈活的採購模式,例如企業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就能採用新技術或升級;想要獲得雲端般的服務化IT體驗;減輕工作負載變動造成的挑戰,持續優化環境讓運行更順暢;或是基於現金流的考量而希望轉向營運支出的採購模式等等。事實上,已經有許多IT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出了以服務或訂閱為主的採購方案,例如Cisco Plus、Dell Technologies APEX、HPE GreenLake、Hitachi Vantara EverFlex、Pure as-a-Service、NetApp Keystone,就連備份軟體如Acronis、Veeam現今都已提供訂閱制服務。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調查,到了2025年,在企業新部署的企業儲存容量中,至少有50%都將轉向基於運營支出的服務或訂閱模式。

HPE技術服務事業處總經理劉士毅解釋,租賃可以簡單視為分期付款的概念,同樣需要先預估三、五年後企業的成長狀況,談定之標的物基本上是固定不變動;而as a Service則是從工作負載角度來看待,依據的是真實用量。他舉例,跨年倒數時,簡訊量爆增,等到煙火結束,簡訊量立刻下降,便是典型工作負載震盪的案例。假設服務供應商為了因應新年簡訊量的需求須備齊十台伺服器,平常卻只有三至五台伺服器的工作負載,在傳統採購模式下可能需要一次購足十台伺服器,但採取as a Service可以讓企業先採購五台伺服器(實際在企業內部部署十台伺服器),遇上工作負載高峰時可立即多開伺服器來因應,期間也只需要額外支付多開伺服器的費用。

彈性付款依授權而異

調研機構Gartner認為,訂閱模式在近期變得更受歡迎,有別於產品賣斷形式,訂閱模式是一種商業策略,企業支付經常性費用來存取產品或服務,而不管其部署在何處。然而在Gartner發表的文章「Key Considerations for CSOs Moving to a Consumption-Based Subscription Model」中也坦承,訂閱制的授權仍有些混亂,「訂閱制的付款流程可能因授權類型而異,它們可以是預付、分期付款、用多少付多少。依使用量(Consumption-based)的授權通常是用多少付多少,但依期間(Term-based)的授權通常是以可用(而非已用)作為計費基準。」

Hitachi Vantara台灣區資深技術經理林祈禎指出,新型態的採購模式可以降低企業過度投資或是投資不足的風險,不管業務的需求變化是擴大或縮小,IT成本都能與業務需求保持一致。另外,企業也無須預先規劃未來三年可能的成長需求,在最初就支付一大筆金額才能取得服務或產品。而且企業在制定決策時往往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或風險,更彈性的採購模式將有助於視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EverFlex也提供了預付、分期付款、依使用量來定價以及即服務等多種模式採購選項。

靈活消費 vs 即服務  服務層次有差異 

對於企業而言,靈活消費/即服務模式的好處是不需要預先規劃幾年後的需求,也無須擔心維運問題。不過,在本質上,靈活消費與即服務還是有些層次上的差異,依使用量的靈活消費授權多半會著眼於成本節省,出發點是企業用多少就訂閱多少,由於設備仍屬於供應商所有,因此設備故障排除,例如硬碟故障毀損時,設備如何確保順暢運行等等,會被包含在內。而as a Service的範圍會比較廣泛,甚至可以做到企業資訊機房營運工作全權委由供應商代管,讓企業可以更專心在核心業務,當然這也可能涉及到軟體與工具的堆疊,並且進一步提供集中化的管理介面,以便管理不同採購模式的設備。

台灣戴爾科技集團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指出,面對快速變動的環境,IT是企業保有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新的採購方式可以讓IT的使用門檻降低,每月只需支付一些費用,就可以把最新的技術帶進公司,助益轉型。「而且,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半導體缺料狀況至今仍然未解,並不是花多一點預算買設備的問題,只要有一個小零件被排擠延後生產,設備一樣無法出貨。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預留一些資源彈性,就不會在第一時間面臨衝擊。」他強調,未來輕資產是企業必須著手的要務,過去企業物盡其用到最後一滴資源,真的不夠再來採購部署的思維,很容易錯失了營運的先機。

依企業需求量身打造 

毫無疑問,訂閱模式可以讓企業更容易地掌握啟動成本(Sartup Costs),而且費用也從資本支出轉向營運支出,同時降低了更換供應商的門檻,藉此取得最大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Pure Storage台灣區總經理呂晏緹強調,雖然Pure as a Service也提供儲存空間,但並不是僅要如同油水電一樣依量計費,而是希望提供更多客製化與價值。不同企業環境的體質需要的解決方案也不同,as a Service的精神是提供給企業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接受供應商設定好的方案內容,而這也是與雲端訂閱服務的最大差別。「建議IT部門在決定採行新採購模式時,若能取得營運長(COO)以及財務長(CFO)的支持,在轉向新模式的過程中將相對順利一些。」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