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ed 人工智慧 大數據分析 儲存趨勢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數位轉型 Edge 物聯網 邊緣 IDC AI 連結 希捷 5G

前瞻2018儲存大趨勢 搞定資料擁抱創新轉型

2018-02-01
毫無疑問地,新興科技正被寄予厚望,企業期盼藉以帶來更多的創新與轉型,然而在眾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應用背後,資料才是其中關鍵,若沒有資料作為基礎,引進再多的先進技術也很難落地實現。在網管人日前舉辦的「前瞻2018企業儲存應用趨勢論壇」中,與會的企業都認同,唯有解決資料所帶來的儲存挑戰,才能跨步向前擁抱創新與轉型。
過去一年,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物聯網、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佔據了大篇幅的媒體版面。新興科技熱潮來得猛烈,今年一月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消費性電子展中,智慧互動助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AR/VR等方案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毫無疑問地,新興科技正被寄予厚望,企業期盼藉此帶來更多的創新與轉型,然而在這些令人眼?為之一亮的應用背後,資料才是其中關鍵,若沒有資料作為基礎,引進再多的先進技術也很難落地實現。

因此儲存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如何做好資料的收集、存放、保護,並且在舊有與新儲存架構中,取得最佳的平衡,讓資料得以自由的流動,將是企業當前首要課題,為此網管人在開春一月便舉辦了「前瞻2018企業儲存應用趨勢論壇」,匯聚各方建言協助企業解決資料所帶來的儲存挑戰,以便大步向前擁抱創新與轉型。

在這場盛會中,網管人邀請了儲存領域的業界專家與分析師來針對2018年儲存趨勢、技術演進以及架構設計進行了分享,吸引超過200位的與會來賓一同參與。在資料價值為王的時代,擺脫永無休止的升級/停機/遷移週期、轉向靈活的儲存模式、降低成本、取得更好的效率,以及落實混合雲架構、彈性地隨需擴展,都將成為企業克服儲存難題的關鍵手段。

資料爆炸時代下的變革

希捷科技台灣區總經理黃又青在開場演說中提到,在資料爆炸的時代,資料被產生、創造以及儲存的方式已全面產生變革。根據希捷委由IDC研究調查的《Data Age 2025》白皮書指出,全球的資料總量到了2025年將成長至163ZB,是2016年所產生的16.1ZB資料量的十倍。這也意味著裝置從類比至數位的過渡轉換期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將是以資料價值為王的時代。


▲網管人日前舉辦「前瞻2018企業儲存應用趨勢論壇」,邀請儲存領域的業界專家與分析師來分享2018年儲存趨勢、技術演進以及架構設計,吸引了超過200位的與會來賓一同參與。

伴隨著資料爆炸增長,資料被產生的方式也不斷地改變。隨時隨地記錄、拍照、錄影並且將其上傳到社群媒體及通訊軟體中,已然成為使用者的習慣,而這些資料經由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儲存分析之後,又將產生新的資料,加劇資料增長。「這些龐大的資料量將繼續影響未來十年的IT發展,」如何從這些巨大的資料量中進一步分析獲得洞察,將是亟待克服的問題。他認為,從現今來看,儲存的成本還是相對高昂,而傳輸的頻寬與傳輸的方式可能還是個瓶頸,隨著5G時代來臨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演進,這些難題將可望被克服。

除此之外,邊緣(Edge)和連結(Connected)的設備也在改變遊戲規則,黃又青強調,處於變革的時代下,巨量(Huge)與變動(Change)正是資料發展現況的最佳寫照,因應資料爆炸性增長以及儲存、產生方式的變革,也是此次論壇中著重的兩大重點。

優化儲存架構 新舊IT架構相容

長期以來,IT基礎架構一直被視為應用服務的主要支柱。企業引進或開發新興應用,理所當然地會認為既有架構足以支撐,但情況可能與想像中的不同,而且更為嚴峻。以儲存為例,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資深資訊技術顧問黃嘉祥指出,面對不斷變化的應用需求與資料負載,企業需要更快的儲存方案來提升IT整體效率,需要更彈性的架構來快速應變,而且還需要創新方案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在此同時,伴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發展,儲存設備也應該要納入人工智慧,提供管理者更多的洞察能力。


▲在資料價值為王的時代,擺脫永無休止的升級、遷移週期、轉向靈活的儲存模式、降低成本、取得更好的效率,以及落實混合雲架構、彈性地隨需擴展,都將成為企業克服儲存難題的關鍵手段。針對各式解決方案,會後討論熱烈。

然而,現實是企業內部已經存在許多既有傳統儲存系統,它們來自於各個不同的供應商,而且彼此獨立存在。他提到,以往企業在採購儲存系統時都是依當時的應用需求來進行採購決策,久而久之就演變成聯合國,除非品牌忠誠度很高,否則資料中心內會有各式各樣的儲存品牌,這些設備彼此無法互相利用,當新的系統上線或資源不夠用時,又被迫採購新的系統且獨立運行,形成無限?圈。

打破僵局的作法並不是完全捨棄既有的傳統架構,因為關鍵系統或核心系統有其專機專用的必要性,但是過渡到新的趨勢需要有新的儲存方案來因應,中間如何裁量與取捨?黃嘉祥建議,企業應該打造能夠相容舊有IT專用設備,並且有能力介接新興IT應用與工作負載的環境,例如IBM提供的軟體定義儲存解決方案就很適於用來銜接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應用環境,即便是日後有更新的儲存技術被發表,也能很快地延續介接,原有基礎平台可以保留而不用推翻重建。

簡化升級維運 輕鬆搬遷零停機

▲希捷科技台灣區總經理黃又青指出,處於變革的時代下,「Huge」與「Change」正是資料發展現況的最佳寫照。
企業面臨的儲存挑戰並不只來自於單一面向,包含非結構化資料的快速成長、專屬儲存硬體成本居高不下、資料保護、虛擬化環境增長的支援需求、資料遷移等等都是企業關心的問題,尤其在過去的10至15年中,企業的採購策略是依應用需求來分批採購SAN、NAS以及物件儲存設備,長久以往,造成虛擬平台孤島(Hypervisor Silos)、網路頻寬的瓶頸,僵化的架構無法滿足企業現今快速變化的需求,再加上系統各自獨立分開,儲存資源無法共享,也讓問題雪上加霜。

Bigtera技術支援部資深經理賴福財指出,在資料爆炸增長的時代,企業需要敏捷、可擴充而且更高性價比的儲存基礎架構來支撐,面對難以預期的儲存需求,唯有軟體定義儲存方案才能解決資料增長所帶來的挑戰。

但是企業過渡到新架構時難免會面臨到資料遷移的挑戰,這項過往令IT人員最為頭痛的工作,拜技術演進之賜已經有了大幅的躍進。傳統上,資料遷移的作法通常是在應用服務伺服器與儲存系統之間,架設一台Metadata Migration伺服器,資料在行經Metadata Migration伺服器後會複製兩份,其中一份到舊系統,另一份則到新橫向擴充的儲存系統,這種架構不僅相對複雜,而且會因為資料轉移而造成長時間的服務中斷,所需花費的成本也高。如今只要透過線上無縫資料遷移功能,可以讓IT人員無縫升級,將舊有架構上的資料轉移到新的儲存架構,而且幾乎無須停機時間。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